湘江副刊·潮头|你好!湖南国保⑮千年夹山一碗茶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8 08:05:31

简 介

夹山寺位于常德市石门县,又名灵泉禅院,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咸通十一年(870年),历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规模宏大。现位于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之内,是国家4A级景区,寺前有玉带湖,隔湖与碧岩泉相对,后临青嶂岭,寺内还有祖庭禅茶院等场所,保留着红二军团革命标语以及贺龙、向鲁卿等人办公的旧址。夹山寺也是“茶禅一味”的文化源头,被誉为“茶禅祖庭”。

作者|向薛峰

山城石门是我的家乡,生于斯长于斯,理所应当在兹言兹。这里有“湖南屋脊”壶瓶山,有群峰矗立、参差万状的十九峰,当然还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大山。一代代先民,用勤劳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将之变成了安居乐业、人文渊薮的热土。

古人云“登高必赋”,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在“读”过夹山之后,我找到了思考和写作的理由。石门县十九峰之东,有夹山,两山夹峙、一道中通,无限风光,与众不同。山中有寺,名曰夹山寺,于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因山而名、因人而显、因史而久。

古色:胜境人间再难得

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走进夹山寺,建筑的古朴、历史的厚重、人文的气象,全部呈现在眼前。细细打量,一砖一瓦之间,一匾一联之中,一殿一阁之内,是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如同光风霁月,沁人心脾。

很难想象,寺隐于山,人隐于寺。一山一寺无数僧,在这里兴盛了一千多年,任花开花落,缘来缘去。这是“楚南名刹”的底气,定而静,静而慧,慧而久。

夹山寺的山门前有一副对联,“法嗣华亭锡振夹山灯分洛浦,寺兴唐世宋栖高士明隐孤王”,完美诠释了它的古色。对联镌刻下唐风宋韵、古圣先贤,只模糊了两三声鸟鸣。

夹山寺从自然到文化的“涅槃”,离不开一代代“夹山人”的接力。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唐代咸通十一年(870年),由善会禅师兴建。高僧善会受其师华亭船子和尚的指引,“定居夹山,聚二百众”。在此之前,“集诗僧、渔父、隐者于一身”的船子和尚传授所得、纵身入河、覆舟而逝,帮助善会抛去“本心”,刹那“顿悟”。

“有眼不窥天子乐,目前且取老僧歌。”善会禅师在夹山幽远清逸的环境中开悟佛理、传承法脉,洛浦元安禅师等皆为其法嗣。

夹山寺的另一桩因缘则与宋代的圆悟克勤禅师有关。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禅师驻锡夹山时,讲法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加“垂示”、列“本则”,评唱警句、自作颂词,被结集成书《碧岩录》。《碧岩录》后来成为禅宗弟子的必诵之书,被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还被誉为“宗门第一书”,沿衍各地,远播海外,出现德文版等众多版本,尤其对禅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夹山寺历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规模宏大,形成九殿一宫。至于明清之际,兵火连年,相传闯王李自成兵败后禅隐夹山,自称“奉天玉和尚”以终老。

在同治七年版《石门县志》的记载中,清代澧州知州何璘撰有《书李自成传后》一文,详述李自成隐居夹山之事。寺内外还有地宫、墓志、石碑等众多遗迹遗物,皆记述了李自成与夹山之渊源。在今天的夹山寺旁,“闯王陵”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马上得来,帝座魂销金殿黯;鹿犹失去,禅居梦醒夹山青。”

寺古追唐宋,林深隐帝君。夹山寺依旧燃着唐时的灯火,保持自己的古朴与宁静,不改初心。往事越千年,唯有夹山青。

绿色:只在茶禅一味中

夹山寺的“绿色”,是有生命力的,从草木茂盛的良辰美景,再到品茶悟禅的赏心乐事,这种“绿色”,浑然天成,不染俗尘。

夹山寺位于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群峦叠翠,万木峥嵘。寺前有玉带湖,隔湖与碧岩泉相对,碧岩泉清寂明净、甘甜味美。后临青嶂岭,传说在唐代时,岭上猿群出没其间,遇人不避、抱子嬉戏。《祖堂集》载:“如何是夹山境地?”善会对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善会禅师这则关于“夹山境”的名偈流传千古,成为禅宗中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的境界之一。实则也是善会禅师在与夹山自然胜景高度和谐的状态下,因时、因事、因缘、因境而悟道。

能被夹山寺的“绿色”所包围、所治愈,更是一件幸事。自山门而入,兰清池上九曲桥,九曲桥下春波绿,桥上建有六角重檐的兰清亭,倚亭赏景,池水,如同碧玉。寺内还有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灵泉舍利塔、祖庭禅茶院等场所,皆隐于“绿色”,与参天蔽日的香樟、柏树等相得益彰。“气熏芬馥花经眼,影射扶疏竹映怀”,这样的“绿色”,如同桃源秘境,置身其间,顿觉万物可爱。

夹山寺的“绿色”与茶割舍不开,茶构成了夹山寺的血肉、筋骨和精神。

自善会禅师品茶说法,借茶悟道,发问“这一碗是什么”开始,夹山寺便融茶味、禅味于一体,开辟“茶禅一味”之源头。圆悟克勤禅师更是将其发扬光大,他潜心研究禅与茶的关系,在夹山终有所悟,挥笔写下“茶禅一味”。茶禅一味,是机锋、是法理,既是问题、也是答案,两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两者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禅文化。

南宋时,日本荣西和尚来到中国参禅,将圆悟克勤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带回日本,鼓励栽种茶叶,普及饮茶方法,还成书《吃茶养生记》,故而被称为日本禅宗之祖和日本茶祖。

2016年,夹山禅茶习俗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夹山寺还主办了千年茶禅文化(国际)论坛和“天下第一茶会”,打造了茶禅文化生态园和多个禅茶基地,无愧于“茶禅祖庭”之名。

红色:唤起工农千百万

夹山寺的红色故事,与“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元帅有关。

1930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与周逸群领导的鄂西红六军胜利会师,合编为红二军团,由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邓中夏接任),孙德清任参谋长。同年9月,红二军团根据中央指示,南渡长江,配合一、三军团攻打长沙。11月,红二军团久攻澧州不下,转而西取石门,贺龙亲率红二军团主力击溃驻守在夹山寺之敌李国钧的新第十一师,建立起临时后方。

于是贺龙率红二军团主力第四师驻军夹山寺,与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辗转于石门城乡,在这里映照初心使命,凝聚奋斗力量。在石门的青山绿水里,“唤起工农千百万”,走向伟大胜利。

在今天,夹山寺现存的清代重修砖木结构古建筑“大悲殿”的后墙上,还保留着红二军团“消灭常备队”“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殿旁还有贺龙、向鲁卿等人办公的旧址。

清明,在夹山寺的钟声中,我寻找着、摩挲着、见证着,“一步一尊英雄躯”。

走出夹山寺,在逛过附近的夹山禅茶文化研究院、“进京赶考”启示园和抗战纪念园后,我心潮澎湃。一方面因为是家乡“田野纳麒麟”,竟然有如此盛景;而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不甚了解家乡的这些“山水清韵、人文厚重”所羞愧。

困于衙斋,不见乾坤阔;囿在古籍,难书岁月章。

从古色、绿色和红色交相辉映的夹山寺归来,我也乘兴学着先贤,草就绝句《客至夹山》一首:

风月从来静,阴晴入旧林。

千年钟磬远,方寸殿堂深。

一点茶禅性,无穷菩萨心。

闲时辞庙去,何日复登临。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千年夹山一碗茶”,这便是夹山寺所拥有的厚重与智慧。石门县作家张天夫曾有联曰“一日山中客,十年尘外人”,每当读到此句,我便会想起夹山寺的茶,想起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想起拥有无限风光的夹山。

责编:邓正可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