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8 10:48:1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韵霞 通讯员 王成宣
在长沙望城区铜官街道,有一位年轻人,他以传承和创新铜官窑陶瓷技艺为使命,用自己的技能开启了一段非凡的创业之旅,他就是“泥人刘”第四代传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嘉豪 。
刘嘉豪出生于陶艺世家,自幼在窑厂土堆里玩耍——江边扔陶片打水漂,蹲在窑炉口看火舌舔泥坯,童年记忆几乎全部与烧陶制陶有关。家庭的熏陶让他对陶瓷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父亲刘坤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更是他成长路上的榜样与引路人 。
大学期间,刘嘉豪就读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学校里,他依然没有放下对陶瓷的热爱,而是更加深入地钻研陶瓷制作技艺,尤其是拉坯技艺。他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陶艺工作室,不断练习,从最基础的手法开始,反复琢磨每一个细节。常常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忘记了吃饭和休息。正是凭借着这股子刻苦钻研的劲头,他的拉坯技艺日益精湛 。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嘉豪接触到了原始柴窑烧制法。不同的木柴,搭配上匠人的巧手与技法,能让陶瓷作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那份“天然去雕饰”的质朴韵味,令他着迷不已。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将铜官窑瓷器的精髓与柴烧技艺巧妙融合 。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2014年,还在读大二的刘嘉豪踏上了寻访之路。他走访国内那些仍坚守柴烧传统的窑口,向技艺高超的老窑工请教。“艺不外传”的规制让他吃了不少苦头,但他没有放弃。当得知景德镇一位窑主会柴烧,他立马买了火车票,提着宵夜找到师傅,连续两个晚上陪他烧窑。如此五六次之后,老师傅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开口传授柴烧技艺 。
掌握了柴烧技艺后,刘嘉豪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要想让铜官窑陶瓷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就必须不断创新。在学校的支持下,他与三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携手创立了“叙陶阁”校园陶艺工作坊,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
2015年,刘嘉豪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他注册了“铜官柴烧”的商标,并自建了湖南首个现代无烟柴窑。这一举措不仅是他个人创业路上的里程碑,更是为铜官窑陶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通过柴烧技法的创新,他将书法、雕刻、镂空、彩绘等不同艺术表达融入制陶,推动铜官窑从烧制日用陶瓷器具,逐渐迈向高端消费市场 。
大学毕业后,刘嘉豪回到铜官老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他在老街开设了工作室和店铺,一边制作陶瓷作品,一边向游客和顾客展示铜官窑陶瓷的魅力。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保留了铜官窑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 。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由于缺乏市场推广经验,店铺的知名度不高,生意也比较冷清。但刘嘉豪没有被困难打倒,他开始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推广方式 。
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涉足网络销售与直播。他和妻子一起在太平老街的巷子里架起直播间,将陶器产品直观呈现给观众。通过直播,他不仅向大家展示了陶瓷的制作过程,还分享了铜官窑的历史文化和自己的创作理念,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
同时,刘嘉豪还积极与博物馆、企业及新兴消费品牌合作,推出一系列酒具、茶具、冰箱贴、扩香器等创意伴手礼和工艺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将铜官窑陶瓷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铜官窑的陶艺文化 。
在传承技艺方面,刘嘉豪也不遗余力。他倾心打造陶艺培训班,无偿向当地青年与村民传授技艺,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陶瓷人才,让铜官窑陶瓷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他还创建陶艺工作室,吸引四方游客前来感受陶艺创作的魅力 。
经过多年的努力,刘嘉豪的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作品在国内各大比赛中屡获佳绩,“泥人刘”品牌也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知名度。他的陶瓷文创市场板块年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成为非遗与现代商业深度融合的典范 。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刘嘉豪感慨万千。他说:“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热爱这门技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铜官窑陶瓷重新焕发光芒,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 。”
展望未来,刘嘉豪充满信心。他表示,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创新,深入研究铜官窑陶瓷的釉色特点,将其与湖湘历史文化故事结合,推出更多兼具青春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工艺品。他还计划将“泥人刘”打造为铜官窑的品牌IP,进一步推动铜官窑陶瓷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
刘嘉豪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梦想与奋斗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技能和努力,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也为其他创业者树立了榜样 。
责编:刘韵霞
一审:刘韵霞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