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杂技艺术为何饮誉海内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8 17:18:33

龙泽巨  

最近,我拜访了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湖南省杂技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原任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国家一级演员赵双午女士,请她畅谈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杂技艺术发展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她愉快地接受了访谈。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精品优作不断涌现,海外市场人潮涌动

我在访谈赵双午之前,做了一些功课,搜罗阅读了湖南改革开放以来杂技艺术发展的大量资料,得知我省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杂技艺术的发展进入了新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阶段,并且凸显了两大特色:一是作品创新创优屡获成功,接二连三地捧回国内外的奖状奖杯;二是作品不断飘洋过海,走进亚、欧、美洲30多个国家的剧场,受到海外观众的热捧,已经成为湖南对外交化交流的一张闪闪发亮的名片。今天,我首先请她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赵双午随手递给我一张获奖作品清单,我仔细阅读着。

1988 年:《春蚕吐丝》《晃球顶技》荣获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金奖,《钻地图》、《抖杆》荣获银奖;

1990年:《春蚕吐丝》荣获比利时第二届国际杂技大赛 “希望之星”银奖,《晃球顶技》荣获铜奖;

1995年:《技巧造型》荣获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抖杠》荣获银狮奖;

1998年:《红盖头·抛绢》荣获全国第三届少儿杂技比赛金狮奖和创新奖;

1999年:《红盖头·抛绢》荣获第七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银狮子奖和布达佩斯(匈牙利)国际比赛铜奖;

2000年:《秦俑魂·爬杆》荣获蒙特卡罗(摩纳哥公国)第二十四届国际马戏大赛银小丑奖,《红盖头·抛绢》和《晃球顶技》荣获 “四月之春”朝鲜国际艺术节金奖、《女子大跳板》荣获银奖;

2006年:《行为艺术·狼》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文华奖银奖,《月影仙踪·杆上蹬人》荣获创作优秀奖;

2008年:《与狼共舞·独轮车》荣获第七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金奖,《月影仙踪·杆上蹬人》荣获优秀节目奖;

2009年:大型多媒体梦幻杂技主题晚会《芙蓉国里》荣获第一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和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田汉优秀剧目奖;

2010年:《四人柔术》荣获越南河内国际马戏节银奖、《空中吊环》荣获表演奖;

2015年:原创杂技剧《梦之旅》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特别奖,魔术《魔幻元宵》荣获国际魔术师协会梅林奖之最具创意魔术师奖(电视表演类);

2018 年:《丝路芳华·柔术造型》《荷韵·单手倒立》荣获乌克兰第三届“金栗子”国际青少年马戏艺术节总冠军——金栗子奖;

2019年:《加油吧,少年!》荣获湖南省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2021 年:《小夫妻》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金奖;

2022 年:《梦之旅》、《荷韵·单手倒立》、《加油吧,少年!》和《魔幻元宵》荣获第二届湖南文学艺术奖,《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荣获湖南省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看完清单,我请她介绍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杂技作品出海表演的盛况。

赵双午抑制不住满脸的兴奋:“我省杂技作品的出海表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交流性质的演出,二是商业性质的演出。”

湖南杂技作品多次受国家部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安排,参加"感知中国"、"文化中国"、"欢乐春节"、"亲情中华"、"多彩湖南”等项目的出国演出。2017年,杂技剧《梦之旅》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芬兰"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演出,芬兰观众纷纷走进剧场观赏。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崔玉英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么多外国人爱看我们中国的杂技剧。”2018年,《加油吧,少年!》参加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交流活动演出,德国观众非常喜爱。

湖南杂技作品的出国商演可谓盛况空前。平均每年在国外演出150多场,遍及20多个国家300多座城市。《梦之旅》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芬兰等国演出794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听了起双午的介绍,我情不自禁地说:“我省杂技艺术界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非凡的成就和影响力,来之不易,值得精心提炼其成功的秘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创新是杂技艺术的生命力

赵双午娓娓道来:

谈及上述杂技作品荣获大奖、走俏国际的成功秘诀这个话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创新、永无止境地创新。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就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原创能力。”为此,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一再强调:“创新才是我们的生命力。”“离经叛道开新径。”求新求异,是杂技观众的普遍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杂技界的作品创作创新攻关战在两个方面打响:一是传统杂技表演的创新,二是新杂技的创排与表演。

杂技是一种以技巧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表演艺术,传统杂技分为人体技艺、魔术、滑稽、驯兽等类别,具有技巧性(技)、丰富性(杂)、演艺性(艺)等艺术特征。传统杂技都是观众看熟看惯了的老把戏,看多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让观众喜爱传统杂技节目就像喜爱音乐演唱会、综艺晚会、电影故事片、电视连续剧一样,路径只有一条,就是创新。对这些传统杂技的创新方法,就是改变一些表演套路,丰富一些表演元素。

一是人体技艺表演的创新。省杂技剧院2006年创排的《行为艺术·狼》融入了简单的故事,尝试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早的创新尝试。2012年,省杂技团改制转企为国有演艺企业,大家顿觉压力山大,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履行好服务人民和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全体演职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认为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对传统杂技进行深度创新。当年创排的大型杂技主题晚会《芙蓉国里》,采用传统杂技和现代声光电舞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15个传统杂技节目串联起来,给观众以新鲜、沉浸式之感,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梦幻氛围,让传统杂技更具观赏性。这台剧目在长沙芙蓉国剧场驻场演出400多场,场场均获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创新首战告捷,我们信心骤增,浑身都充满了创新的力量。不久,我们与加拿大基奇纳交响乐团合作,创排了全球首台《杂技·交响乐》,将杂技与交响乐融合起来,赴加拿大多伦多索尼剧院演出,观众欣喜若狂,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艺术创新的巨大潜力。从此,我们每创排一个节目,都力求给观众一个新的呈现。省杂技剧院2021年创排的滑稽节目《小夫妻》,通过滑稽的方式呈现现代都市生活,采取了将滑稽幽默的技巧表演与情景剧适当结合的方式,用酒瓶、花瓶、奶瓶,将丈夫醉醺醺回家、妻子怒气冲冲责怪、孩子啼哭吵闹、最终化解矛盾等情节串联起来。这种表演形式突破了单纯的技巧、绝活的炫视,观众观赏时笑声不断。这个滑稽节目摘得中国杂技界最高奖——金菊奖,为我省首次。

二是魔术表演创新。跨入新世纪,我省杂技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景观,部分年轻人勇敢闯荡魔术创作境地,而且表现了强盛的创作创新能力,邓男子工作室、刘果楠工作室的青年群体尤为出类拔萃。协会因势利导,及时邀请他们入会,并给予指导帮助。邓男子多次登上中央广电总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江西卫视、浙江卫视、天津卫视、安徽卫视的综艺舞台。2014年他创作的《魔幻元宵》,也因表演新颖奇巧受到观众的喜爱,荣获了国际魔术师协会的最高奖,这是中国内地魔术节目首次获此殊荣。2022年2月,邓男子当选湖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创新无止境,攀爬登高峰

我接着请她重点谈谈新杂技创作的探索。

赵双午沉思片刻,慢慢道来:“虽然全省杂技界的艺术家们对传统杂技的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我们感到创新的力度与深度还远远没有到达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创新只是简单地融入了一些戏剧、舞蹈元素,节目表演时间短、人物少、体量小;另外,杂技是人体极限的艺术,达到一定程度,就难以继续突破。我们分析后认为,杂技艺术创作的创新,主要途径在于将杂技与戏剧、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门类融合,创造出新颖的、融合性的、边缘性的艺术,让炫技亮绝发展到走心入脑,成为演绎故事、阐发感情、以情感人的新艺术。艺术的核心力量是拨击受众心灵深处的感情琴弦,点燃受众心底普遍聚集的关注焦点;只有真实、深刻的感情表达,才能给观众留下回味与启迪。如果杂技能够做到这一点,观众就会萌发不断地欣赏杂技的兴趣。基于这种认知,我们后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创作以杂技剧为代表的新杂技。”

我禁不住插话:“那对你们来说,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高难度的挑战。虽然2004年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创作了我国首部杂技剧《天鹅湖》,创作大型杂技剧就是创造一套新的话语体系,这对你们而言,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杂技剧相比传统杂技,每个节目的时长增加了几十倍(由几分钟到90分钟以上),容量增加了许多倍(由单纯的炫技到表演人物故事、表现思想与感情),剧本创作难度增加了许多倍(必须到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选取题材、提炼主题),表演难度增加了许多倍(由单纯的炫技到扮演剧中角色、说话、唱歌、表情),审美标准增加了许多倍(创作者由单纯的形式美到形式与内容有机融合的综合美,观众审美由视觉美为主到视觉、听觉和知觉美等项目的综合性审美)。这就需要高水平的、全新的杂技剧编剧、导演、音乐创作者、舞美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化妆设计师和演员团队。”

赵双午抿了口茶,打开了话匣子:“是呀。”剧院领导层经过深入讨论,确认:杂技剧是杂技艺术的未来光芒,即使是一座高山,我们也要克服千难万险攀爬上去,攀爬上去了,就能领略无限风光。伟人毛主席说过“无限风光在险峰”嘛。

2014年,我们打造了湖南首部原创杂技剧《梦之旅》。为着克服人才不足的困难,我们采取了外请艺术家和自有团队突击提高的超常之举。我们外请了编剧兼导演、音乐创作者,其余创作人员由剧院现有人员突击训练提升。

我们首先虚构了少年与凤凰仙子的唯美爱情故事,邀请我国青年导演兼编剧李明撰写了剧本并担任导演。这部剧将中国的戏曲、音乐、水墨画等元素与杂技艺术融为一体,讲述一个有人物、有完整情节的故事。该剧改变了前些年探索传统杂技节目创新过程中融入舞蹈元素的简单做法——舞蹈演员演角色、杂技演员做陪衬,改变为杂技演员担角色,既要表演杂技,又要表演舞蹈、戏剧(不发声),不再邀请舞蹈演员出演;同时,演出过程中自始至终均有表现情节进展和人物心情的音乐伴奏。因为前所未有,排练时所有演员都感到不能适应,产生了抵触情绪。剧院领导坚守现场不断疏心顺气,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排练,2015年1月在湖南大剧院首演即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在国内外巡演,在美国、加拿大、芬兰、西班牙等国家巡演近800场,刮起了“中国杂技之风”, 刷新了中国艺术团体国际巡演的纪录,充分验证了杂技艺术创作坚守本体、多元融合发展之路的可行性。

2018年,省杂技剧院又将杂技与音乐剧、舞剧融合,创作了一台呈现一个杂技少年成长成才励志故事的跨界杂技剧《加油吧,少年!》。剧中不但有演员高难度的肢体表演,还有深情的歌唱、炫目的舞蹈、展现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对话(从无声到有声),在《梦之旅》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杂技演员在舞台上开口说话的杂技作品,这是我国继广东杂技剧《破晓》之后的第二部,但在湖南是第一部。该剧在国内外演出后收到观众热捧。这部剧2019年在芬兰演出,观众不断鼓掌,不断竖起大拇指。

2020年起,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省杂技剧院演出机会减少,便潜心创作了新杂技《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这部作品在《梦之旅》和《加油吧!少年》的基础上又作了新的创新探索,运用杂技为本,融合现代舞、流行音乐、影像艺术的元素展现青年成长的心灵历程。这部作品虽然有人物和情节,但没有像戏曲、话剧、歌剧那样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故事情节,只是运用故事片段群像式的演艺个体生命的成长路径。其中一个难点就是,传统杂技对音乐节奏配合杂技表演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但这部作品音乐节奏卡点密度相当大,要求演员在复杂、高密度的节奏中实现杂技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完美融合,开始大家也很不适应。经过一年半的精心打磨,终于达到预定的标准。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巡演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普遍好评,一些年轻观众还聚会讨论。2023年5月24日,该作品赴京参加了由外交部和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驻华使团杂技专场演出,13位驻华大使与700多名外交人员及其家属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边发吉评价这部作品“给全国杂技界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

从传统杂技节目转向杂技剧的发展,对演员提出了全新的素质要求: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表演炫技,还要拥有表演舞蹈、音乐、戏剧的技能,成为多技能演员。经过这些年的磨炼,演员们已经完成了从单纯杂技演员到多技能演员的转型。这是一项重大成果,为以后杂技剧的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石。

听完赵双午的总结提炼,我非常激动:“湖南杂技界艺术家群体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创新之路是艰难曲折的、迷茫痛苦的,但也是充满挑战的、快乐甜蜜的。乘风破浪惜盛世,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湖南省杂技界的艺术家们一定会在新杂技创新创优的黄金赛道拿到更多的政府奖牌,赢得观众更多的夸奖。”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