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被文学点亮的小山村——重访《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发源地桃江县大华村

谭绍军、薛跃辉     2025-04-08 15:33:55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大华村,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过去,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人居环境欠佳,且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意识淡薄,导致贫困落后。2018年至2020年,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以桃江县商务局干部朱明星为队长兼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大华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大决战。2020年底,大华村实现脱贫摘帽。朱明星将自己在大华村的扶贫工作经历记录下来,写成了《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书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成为全国著名的“扶贫读本”,入围2019年“中国好书书目”、中组部党员教材备选课本,并入展了湖南省脱贫攻坚大型成就展览。书中的故事还被改编成歌曲,得到了广泛流传。其MV点击量超过2000万人次,同名广场舞活跃在桃花江的大街小巷。书、歌、舞的叠加效应,将文学的力量以更加生动、充满活力的形式,成就了大华村独有的“扶贫文化”,也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声名鹊起。

2020年10月,笔者专程到大华村采访,并以《驻村驻心,扶贫扶志——探访《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发源地大华村》为题,全面深入地报道了这一新闻。国务院扶贫办曾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全文转发了这一报道,在全国扶贫领域和湖南当地,掀起了又一个不小的“大华热潮”。

莫应丰故居

时光荏苒,5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华是怎么样了?日前,迎着和煦的春风,笔者重访大华村。令人欣喜的是,展现在面前的这片山水田园,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在这里,乡村振兴的脉动与文学的韵律交织共鸣,谱写出大华村时代发展的新篇章,大华村早已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网红打卡地,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文学爱好者纷至沓来。村党支部书记何建章不无兴奋地说:“现在的大华,已成了充满活力的‘网红村’,我们正朝着全国和美乡村的目标,大步迈进!”

立足秉赋定好位

大华之所以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孕育出独特的“扶贫文化”,主要是因为这里人文底蕴深厚。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莫应丰就诞生在这里,也是大郁竹艺、小郁竹艺两个非遗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脱贫后,大华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又在思考着“怎样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样一个现实问题。

2021年5月,为宣传莫应丰文学成就,叫响莫应丰文学品牌,一批致力于桃花江地域文化研究的文化人士,携手组建了“桃花江莫应丰文学研究会”。莫应丰文学研究会迅速与大华村支两委和驻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坐到了一块,经过深入调研,各方很快达成共识:在大华村,文学,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希望;不仅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发展大华村,就必须进一步挖掘整理好莫应丰先生的写作风格,发扬其文学风骨和清廉品质,从而激励更多的家乡后人,并以此为契机,以文学浸润心灵,文旅赋能发展,文明淳朴乡风,从而让大华村“莫应丰故里”的招牌愈发闪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华村很快确定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近期目标:以莫应丰文学元素为核心,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人文资源,主动融入益阳市建设“文学之乡”的重大工程,对接“山乡巨变第一村”——益阳“清溪文学村”,打造集文学体验、乡村民宿、文化传承、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文学之乡实践点”,把大华建设成为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文学主题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具体措施上,着力擦亮文学之乡、文旅融合、文明家园“大华三文名片”。正是凭借这一清晰思路和强有力举措,大华村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文学点亮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2023年3月17日“莫应丰少年作家班”开班

文学浸润心灵

打造“文学之乡”,文学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

脱贫摘帽后,村里逐步完善莫应丰故居配套服务设施,发掘文学资源。2023年10月,《益阳市全面建设“文学之乡”实施方案》发布,《实施方案》明确,要把大华村作为益阳全市5个“文学之乡实践点”之一,进行重点打造。这就更加坚定了大华村叫响“文学之乡”名片的信心和决心。今年初,村支两委与莫应丰文学研究会合作,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大华村创建益阳市“文学之乡实践点”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文学之乡实践点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

村里迅速推进一系列建设工作:在莫应丰故居周边,增设莫应丰生平事迹展厅、作品陈列区、文学创作场景复原(如书房、手稿展示),开设了图书阅览特色文化展示,逐步形成了一个集展览、阅读、创作研学于一体的文学基地。今年,他们又开始着手利用数字技术(AR/VR),打造沉浸式文学体验空间,播放莫应丰作品改编的短剧或纪录片。

依托莫应丰故居,创办“莫应丰少年作家班”,是大华村打造“文学之乡实践点”、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又一关键举措。在莫应丰故居旁,由县级财政投资约50万元,新建了一座宽敞明亮,并配备先进教学器材高标准教学场所。2023年3月17日,“莫应丰少年作家班”正式开班。截至目前,少年作家班已举办活动15期,1300余名中小学生受益。正是在这里,许多孩子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文学的种子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

为让村里的文学氛围更加浓厚,自2024年起,村里携手莫应丰文学研究会,与省、市、县文联、作协洽谈合作,筹划设立“莫应丰文学奖青年创作基金”,吸引作家驻村创作,形成“创作——展示——传播”闭环。同时,开辟研学基地,进一步优化“莫应丰少年作家班”的教学与活动模式,开发“文学少年夏令营”特色项目,开设乡土写作、非遗手作(竹编、剪纸)课程,与大中小学校共建实践基地,与省市高校合作创办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基地。


     文旅赋能发展

  大华村不仅文学底蕴深厚,还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这里被誉为“中国竹郁之乡”,国家级“非遗”小郁竹艺传习所和市级“非遗”大郁竹艺传习所坐落于此。大华的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村支两委精心谋划,决定将大华村全域作为一个乡村公园来打造。经上级党委、政府批准,他们以莫应丰为鲜明符号,以文学为主题,将大华村全域定名为“莫应丰文学公园”。几年来,为让“莫应丰文学公园”名副其实,真正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学公园,吸引各方游客,他们用情用力,多管齐下:

  文学主题景观打造。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特色。村里打造了“文学步道”:正在修建八方山游步道,沿途设置莫应丰作品经典片段石刻、角色雕塑、乡土诗词墙绘;命名文学地标:如“应丰书院”“莫应丰文学广场”“桃花江诗廊”。现在,他们正结合莫应丰文学元素命名打造农家乐、手工场等。眼下,莫应丰文学研究会又开始着手进行文学作品场景化再现,拟选取莫应丰作品中描述的乡村场景(如《屠夫皇上》《老太爷回乡》等作品中的元素和叙事),还原老式农具、打造农耕文化、生活场景体验区。正在开发“文学剧本游”:积极创作文学作品,游客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打卡等方式,体验作品情节。村里与莫应丰文学研究会合作,多次举办村民培训班,培训村民成为“文学讲解员”“非遗传承人”,组织“大华村故事会”,收集整理本地民间传说。

  自然资源整合利用。花溪是横贯全村的唯一一条河流,这几年,村里几次清理整治,花溪面貌大变。今年,村里又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在花溪两岸种植集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身的木槿和山桐子。明年这个时候,“花溪”将实至名归。与此同时,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山塘整治与美化、上七里和枫叶湖两座小型水库同步打造“文学水上公园”;融入莫应丰文学元素水墨画和桃花江古典诗词元素的村居外立面改造热火朝天……这些建设,有的已经完工,有的正在积极推进,成为大华村文旅融合的着力点。

  特色民宿持续升级。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村里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改造村民闲置房屋,打造“作家小院”“书斋民宿”等主题空间,每间民宿以莫应丰作品命名(如“将军居”“桃源舍”)。民宿内设置书架、读书桌椅、文学创作角,莫应丰作品及本地作家书籍展示。一栋栋装修精致的民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子里,房间里摆放着莫应丰的书籍,墙上挂着与文学、竹艺相关的装饰画,让游客在住宿的同时,也能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村里还不定期组织举办读书会,常态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学讲座、竹艺展览、民俗表演等,吸引众多游客和文学爱好者纷至沓来。今年初,村里又成立了“文学合作社”,着手整合村民闲置房屋,自留地、菜园和空坪隙地,推动共享花园、菜地建设,打造游客打卡地,建设共享民宿,增加文旅收益。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建设契机、推动村内WiFi全覆盖,正在开发“文学大华”小程序,到时,将为游客提供电子导览、民宿预订、文学打卡地图服务。这几年,村里陆续开发的颇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如融入莫应丰金句、桃花江风景元素、竹家居、竹非遗文创元素的文学笔记本、书签、乡土明信片等,也深受游客欢迎。

  “乡村马拉松”火爆出圈。早在2020年,大华村就在益阳全市首次举办乡村马拉松比赛,成为益阳乡村马拉松的策源地。随着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和配套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益阳乡村马拉松”品牌持续火爆出圈。

     文明淳朴乡风

  在推进“文学之乡实践点”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大华村始终将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引导村民建设文明家园,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乡风民风。

  “艾上扫除”是大华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一大亮点。经村干部主动积极对接,2021年4月,艾华集团将“艾上扫除”文化带进大华村。他们为村民购置专业清洁工具,每月组织企业志愿者进村,以一户带三户的形式,带动村民维护房前屋后及公共区域的卫生环境。活动开展后,大华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道路干净平整,房屋外墙整洁美观,家家户户门前栽种绿植,成为新的乡村旅游打卡地。自此,“艾上扫除”清扫活动在大华村持续开展,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前,村里组织开展迎新春“艾上扫除”村庄清洁行动,镇村干部、党员、妇联执委、村民共同参与,清扫道路、沟渠、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迎新年、过佳节。

  为弘扬文明新风,大华村制定并三次修订了村规民约,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等传统美德。村里设立了道德讲堂,开办了“大华讲坛”,定期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身边好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村民,引领文明风尚。村支两委积极引导村民,组织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积极开展活动,为村庄发展和村民生活改善发挥了重开办了“大华讲坛”,要作用。

  今年“三八”妇女节,村里再一次表彰全村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庭院女主人、最美志愿者共68人次,村妇女联合会还向全村妇女发出了《高举文学大旗,建设美丽大华》的倡议,号召大家传承文学薪火,培养良好家风,讲好大华故事。

如今的大华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吵架斗殴的现象不见了,上访户也没有了,呈现出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

责编:周莉

一审:周莉

二审:陈琳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