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和你并肩作战的同行者

  大众卫生报   2025-04-08 15:29:03

肿瘤内科医生面对的,是与时间赛跑的患者。一旦确诊恶性肿瘤,人生的底色似乎被蒙上一层灰暗,而我们——医者,便成为他们生命旅程的重要见证人。

每次接诊新病友,我都将其视作接下来战斗中的重要伙伴,竭尽所能详尽讲解诊疗计划及注意事项,以缩小医患之间的知识鸿沟。耐心的沟通不仅能缓解病友和家属的焦虑与恐惧,也让他们感受到,医生并非冷漠的治疗者,而是并肩作战的同行者。

我常会担心自己的表述是否被理解,因此主动留微信给那些茫然无助的病友或家属,以便他们随时联系。可当周末清晨八点或深夜十点,咨询电话一遍遍响起;当我反复叮嘱的注意事项仍被遗忘甚至误解时,难免会有些委屈……但想到他们的惶恐与不安,我的耐心解答何尝不是一剂良药?回复一条消息,不过几分钟,却能为他们带去整天乃至整月的安心。因此,我选择细致入微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当病友康复出院,站在办公室门口朝我挥手微笑,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

有时,我也会被病友的坚韧所感动。李嗲嗲,七十余岁,曾是湘西的一名警察。2023年10月,他因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来院就诊,昔日意气风发的他变得沉闷低落,他问我:“袁医生,我最大的愿望是看到孙子明年升学考试成功,你觉得有希望吗?”

我们为他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半年规范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他的病情明显改善,进入减毒维持阶段,且依从性很好。这一年多来,他每次来院前都会给我发消息报平安,治疗间隙还在家人陪伴下四处旅行。如今,孙子升学考试成功,他趁着来长沙复查,顺便去探望孙子,其乐融融。看到他朋友圈里记录的点滴,我由衷为他开心。

晚期癌症患者,没有被家人遗忘,也没有被世界遗忘。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受亲情关爱、享受美食美景、享受生命的馈赠。看到他们健康的生活动态,便是对我们医者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

“袁医生,我明早来办理住院做下次治疗,谢谢。”他又发来消息。这些病友或许并不认为医生手中挥舞的是“魔法棒”,但他们知道,我们是除家人之外,最希望他们康复的人。

“袁医生,谢谢您,我结疗了,感谢您的照顾。”术后辅助化疗的病友一批批来,又一批批离开。我像一名摆渡人,在化疗的浪潮中护送他们重返正常生活。

刘某某,是一位90后女孩,两个孩子的母亲,产后一年被确诊为III期结肠癌。术后,我接手她的辅助化疗。初次接诊,我耐心向她讲解了后续治疗计划——半年巩固化疗,每21天一个疗程。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我为她体检,这个瘦弱的身体曾孕育过两个生命,如今,松弛的腹部布满妊娠纹,又添上一道十余厘米的术后疤痕。我能感受到她的坚韧,她的朋友圈状态更新为:“半年后,仍是一条好汉。”我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力帮助这个同龄女孩“上岸”,让她的孩子拥有一个尽可能健康的妈妈。

半年后,她完成第八次化疗,给我点了一杯咖啡。我欣然接受,能感受到她的如释重负与重生的喜悦。此后,她的朋友圈里尽是快乐的亲子时光。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当我翻开患者资料,仿佛听见时钟滴答作响。为了让每位病友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有尽可能好的治疗体验,我总是努力去了解他们的意愿与支持体系。毕竟,对他们而言,生命的终点或许已不远。

成为肿瘤内科医生后,我第一次直面自己接诊病友的死亡,是从随访护士口中得知的。当晚,她的面孔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多年来,我见证了从30岁到78岁的生命,在病痛折磨下逐渐枯萎。对症支持治疗,是现实的无奈,也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大温柔。

“袁医生,他还能过这个年吗?”

“我们希望他不仅过这个年,还能过下一个年。医生的期盼和你们一样。”

我们见证着癌症晚期患者从确诊时的无助,到治疗后燃起希望,再到病情恶化时的绝望。陪伴他们从一线治疗,到二线、三线,直至无药可用,过程或短至数月,或长达数年。唯有用专业技能和耐心态度,才能不负生命所托。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巧妙地以古人词句做喻,提出“治学三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漫漫从医路,不问归途几何,只抬头坚定地赶路,践行踏实、严谨、求实、务真、精进的医学精神,以温柔悲悯的同理心谱医者之歌,与病友家属齐心共筑生命长桥。

湖南省肿瘤医院消化泌尿内二科主治医师 袁霞

通讯员 彭璐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