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地名故事⑪|双峰县锁石镇:以花为媒 文旅兴业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8 16:13:03

【卷首语】

“人有姓名、地有地名”。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集体记忆与乡土情怀,承载着城市发展变迁的印记。

那些熟悉的地名,有的一直在沿用,有的正逐渐被遗忘、被替代。我们将一路追寻,努力寻找、挖掘、保护这些地名的文化内涵,守望地名里的家园情思,让娄底地名生生不息演绎出城市发展的美好画卷。

“娄底地名故事”专栏,将和您一起传承和保护地名文化,留住地名“乡愁记忆”。

【地名由来

相传,现今锁石所在地曾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贫苦母子俩,母亲双目失明,终年卧病在床,靠儿子贩卖瓦缸来苦度光阴。其子待母至孝,常年日出出门,日落归家,挑缸沿村叫卖,换米熬粥过活。

有一年寒冬腊月,儿子清晨挑担冒雪出门,脚下一滑,担子碰着路旁一块岩石,一担瓦缸子摔个粉碎。母子俩的生计全系在这一担瓦缸子上,儿子不禁俯在瓦砾上失声痛哭。

路人见之问起情由,个个为之叹息,不一会儿便围满了人,惊动了当地有名的绅士五爷。五爷前来得知情由,眉头一皱,一把拉起这儿子:“后生子,你别急,大胆顽石,伙计们将它锁起来,腊月十五,我来三堂会审,替你主持公道!”说罢,指挥家丁将石头牢牢锁住,又掏一把铜钱交与这儿子,吩咐他回家好好孝顺母亲,等到腊月十五前来告状审石。五爷叫众人散开,派家丁守住此石,通告乡邻,定于腊月十五开堂审石。通告一出,众人相传,四乡八邻无不暗暗称奇,个个翘首看五爷如何审石。

到了腊月十五,五爷在此锁石旁搭台围场,规定前来听审的须交铜钱两枚。一清早,民众纷纷到来,不到半天便人山人海,铜钱收了两大箩。午时将过,五爷果然升帐了,三声炮响,五爷大步走上台来,四面一揖:“各位父老乡亲,今有顽石害人,本人将开堂问审,各位前来听审,足见宅心仁慈,对这孤儿寡母深表同情,现今收到铜钱两箩,一箩交于这后生行孝待母度日,一箩用来铲除这类道旁害人的绊脚石,修筑一条通邑大道。”众人听后大笑,无不拍手叫好。

(挂着定情锁的“三生石”)

人们相互传颂着这一故事,改叫这一地方为锁石坳。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原来的地名,“锁石”这地名沿用至今。在锁石镇大溢塘村油菜花海主观景台,矗立着一块挂着锁链的石头,新人将定情锁挂在“三生石”的铁链上,定下终身。锁石“花之缘”景区还被授予湖南省公益集体婚礼基地。

【区划沿革】

锁石镇地处双峰县西南部,镇政府驻地锁石村,距双峰县城16.2千米,总面积78.9平方千米,下辖2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清代,属湘乡沐导乡瞻云二十八都,庆善乡诚和三十都,尚义三十一都。民国时,分属湘乡县第七区义安、仁和、沐导乡。1950年属湘乡第七区的十竹、锁石、洪美、梽木乡。1952年属双峰县第二区新桥、双冲、西田、龙须乡;第十三区的适田、谭家乡;第十四区的锁石、坪壤、堤吉、杉木、山底、牌塘、毫口、长源乡。1953年并乡,属第十四区的锁石、坪壤、堤吉、长源、毫口乡;第二区的十竹、新桥、双冲、西田、龙须、大街乡;第十三区的适田、谭家乡。1957年属锁石办事处的锁石、杨柳乡。1958年属花门、杨柳人民公社。1961年,分属花门的锁石公社,吴湾的十竹、适田公社。1968年撤区为锁石、湄水公社。1969年分属花门区的锁石公社、吴湾区的十竹公社。1984年社改乡,分属花门区的锁石乡、吴湾的十竹乡。1989年撤区,为锁石乡。1995年撤乡建镇,为锁石镇。2016年撤镇并村调整后,辖23个建制村和1个社区。

【文旅发展】

(金紫峰宝觉寺)

锁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璀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金紫峰宝觉寺、黄龙大山清峻亭、周湾里宋代陶器遗址、三角塘西汉陶器窑址、坪壤山抗日游击战场等名胜,孕育了湘军提督赵三元等名人。相传三国蜀相蒋琬曾求学于此,留下了蒋琬勤学的千古佳话,镇东部有以蒋琬命名的蒋琬峰。

(黄龙大山清峻亭)

近年来,锁石镇巧妙融合当地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和农特产品,打造春赏油菜花、夏赏荷花、秋赏菊花的乡村文旅品牌,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花为媒 文旅兴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先后荣获“湖南省文明乡镇”“湖南省醉美湘镇”“湖南省十大最美油菜花乡村旅游点”等荣誉称号

(油菜花海全景)

锁石镇以大溢塘村为主景区,连续举办14届锁石“花之缘”油菜花节;以芙蓉村为主景区,连续举办6届“花之缘”荷花节,以花为媒、以花引客、以节会友,全面赋能乡村振兴。317日,“油菜花儿开 三湘等您来”2025湖南油菜花节暨娄底双峰第十四届油菜花文旅推广(体验)月活动在锁石镇“花之缘”景区盛大启幕。据了解,活动期间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效益近亿元。

娄底市民政局 湖南日报社娄底分社 联合出品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