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学康:让茶峒边城成为天时地利人和的诗和远方

彭学康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8 17:38:49

——《边城》收入高中教科书,赋能湘西州边城茶峒成为国内外游客、高三毕业生和家长及其老师优选旅游目的地的创新思考

文/彭学康

一部《我的阿勒泰》,把新疆阿勒泰地区旅游激活了带火了,以此为借鉴,古镇《边城》茶峒旅游当大有可为和能后发赶超。

何以世界《边城》?茶峒天开文运。星月皎皎水边城,神秘湘西心向往。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中国乡土文学巅峰之作)刚发表时,李健吾就说:“这不是一个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汪曾祺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钱理群评价《边城》写出了“沈从文童年期的湘西土地,宁静的生活,淳厚的人情,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着的地方民族性格”。沈从文自己自信地说:“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边城》已被译介至40余种语言,入选多国大学文学教材,日本学者称其为“超越国境的人性诗篇”,2011年瑞典政府公费印制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世界好书”五十本,《边城》位列其中。国家领导层面也推介:“那次还去了湘西,我就想起了沈从文在《边城》《萧萧》等作品中描写的湘西风光,要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随着《边城》这部珍贵的文学瑰宝被选入高中语文教科书,其深远影响和重要价值已家喻户晓,对湘西的旅游发展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赐的良机,一个极为有利的广告。然而,如何在高铁高速及航空都畅通(简称“两高一飞”)的条件下,怎样细读、精读并哲思开发《边城》,值得思索和研讨,尤其是湘西人从自身角度和湘西实际出发,向世界深入介绍和推介这部作品,充分利用文化教育(教科书)与旅游的融合优势来深度推广湘西花垣《边城》茶峒,进一步放大沈从文老先生所描写的《边城》的广告效应,使中学生高三毕业后去湘西茶峒《边城》成为因文学而朝圣旅游的新潮流,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边城》原型地是茶峒边城

其实笔者早在2006年就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沈从文《边城》小说的原型地就是茶峒边城(以区别开沈从文的出生地湘西凤凰古城,不少游客误以为凤凰古城就是边城),也就是说湘西茶峒边城不仅是个地理坐标,而且是世界文学地图上的著名文化坐标,这是必须首先认定的事情,这是茶峒边城搞好旅游宣传和提升旅游热度的基点。

学者颜家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翠翠的这个人物形象在湘西也是有原型的,是他亲自采访沈从文后综合研判而得出的结论。《边城》书中出现“茶峒”二字多达33处,同时《边城》书中出现“边城”(含进城、出城、小小山城)等字眼多达89处,与茶峒都契合的,也就是说沈从文在《边城》小说完全写明了茶峒就是真正的“边城”,《边城》里面的茶峒故事读起来也真实可信可爱可亲。据茶峒老百姓考证沈从文确实在茶峒顺顺吊脚楼还住过两天,沈从文自己说:“民十随部队入川,由茶峒过路,住宿二日……”

对我这个地道的湘西人而言,与茶峒边城的老百姓一样感同身受,沈从文的《边城》不仅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扇时光之门,通向湘西世界那神秘美丽的诗和远方。笔者多次反复阅读《边城》和对茶峒老百姓直接深入走访调研发现,老百姓都说大家一起仿佛在与沈从文老先生对话谈心呢,作品里面的人物一个也没有死,作品中的人物也一个个在大家眼前复活,虽然其性格形象各异,但都栩栩如生,感觉自己也像是作品中的某一个人物,在其中安稳生活自由穿行。比如说《边城》里面的爷爷就好像是自己的爷爷一样,喜好烟酒聊天交友,会打草鞋,还爱唱山歌吹木叶,田园牧歌的生活,每一天的日子都是乐悠悠的,尤其是酒葫芦不离身,小时候爷爷带我看的家乡水碾房碾米跟沈从文写的那情景简直是一模一样。

笔者通过深刻悟读,感觉沈从文就是《边城》中的二老(所以作品中的大老就被写“死”了二老就没有死),沈从文在生命弥留之际多次梦呓似深情呼唤“翠翠,翠翠,您在哪里?”,照笔者理解应当为“我要找您来了”,沈从文俨然已把翠翠当成梦中情人,翠翠与二老等一些灵魂人物真的是被写活了(比如翠翠的纯真、祖父的善良、傩送的赤诚,何尝不是湘西人性纯朴的永恒赞歌),边城茶峒爱情故事让人动心动情。沈从文自己说:“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尤其是沈从文在《边城》里这样写到:“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过年……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更是开门见山地写明了《边城》就是茶峒古镇。每当我反复翻阅这部小说,都仿佛身临其境,能亲切感受到湘西清新的山风轻轻吹拂,如春风般温暖,能够清晰地感触到神秘湘西的山水之灵、人情之浓,以及生活的细腻纹理,领略神秘湘西的真善美。也就是说沈从文《边城》小说的代入感是绝妙的无与伦比,受此影响,现在当地老百姓更习惯对游客说:我们是茶峒边城人,把茶峒的历史与人文《边城》很好的结合起来了。

世上边城千千万,茶峒边城独一无二。茶峒,这个湘西边境的美丽水边小城,是沈从文《边城》小说的原型地。它并非读者想象中那种超脱尘世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烟火气息浓厚的真实存在的美丽湘西世界。沈从文以他独特的细腻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茶峒古镇的原生态生活场景,使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深入其境地感受那里的纯朴民风与真挚情感。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到独特的民俗风情,再到平凡而真实的人们的生活片段,沈从文用他深情的文字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茶峒生活长卷,所以对《边城》研究颇深的汪曾祺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构建神秘又充满生命力的湘西世界

然而,《边城》的真正引人入胜之处,远不止于沈从文老先生对茶峒古镇生活的真实再现。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沈从文巧妙地将湘西多元的生活元素、河运文化码头文化等糅合在一起最优化组合,从而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生动鲜活的美丽湘西神秘湘西生活全景图。在沈从文的妙笔下,《边城》茶峒化作了一副副引人入胜的山水画卷,一串串动人心魄的湘西情歌,一个个满载青春憧憬的美丽梦想,一坛坛馥郁芬芳的湘西醇米酒,还有那浸润了岁月痕迹的一排排湘西吊脚楼。这些丰富多彩、交相辉映的美好湘西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生命力的美丽湘西世界。

在茶峒《边城》的开篇,沈从文以他那灵动的笔触,简笔画似的描绘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湘西山水图景:“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段细腻温婉的文字不仅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静谧和谐充满乡村的乡村世界,更让我们领略到了神秘湘西大地的深沉韵味与独特风情。

沈从文的《边城》语言是人民的语言,是带有泥味和土香的接地气的语言,既独特优美行云流水且富有湘西地方特色,清澈如水,完全是流畅的抒情诗一样的语言。汪曾祺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还比如沈从文用湘西地道的语言精彩地写到:“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这种情歌难道不令人惊奇,让人倾心神往吗?细读《边城》中描绘的月下对歌场景,那是多么的如梦如幻,让人心醉神迷。

在湘西的深厚传统文化中,对歌不仅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社交礼仪,更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一种独特而浪漫的方式,日头下唱热情的歌,月光下唱温柔的歌。小说中,在皎洁月光的映衬下,主人公们以歌声互诉衷肠,那浪漫唯美的画面仿佛让整个世界都沉醉在了纯净悠扬的歌声之中。这种浪漫至极的氛围不仅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湘西文化的独特韵味,更让我们为主人公们的真挚爱情故事而动容。

最难能可贵的是沈从文用诗化而且是老百姓听得懂的湘西地方语言(其中还有很多诸如“我报您”等妙趣横生的凤凰话、永顺话),叙述着精彩而真实的茶峒边城故事、湘西故事。

沈从文还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一个充满期待和无限憧憬的青春梦、爱情梦,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美妙的结尾让很多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续写《边城》的冲动。实际上《边城》是以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把神秘湘西茶峒古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串联成湘西风物画长卷,充满了爱,充满了真善美。

此外,《边城》中对于湘西烧酒和米酒的细腻描绘也让人回味无穷。这种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酿酒工艺,在湘西地区享有盛誉,大屋小事都是离不开的。在《边城》小说中,烧酒和米酒不仅仅是一种令人陶醉的美酒,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将人们的心灵紧密相连。每当小说中的人物们围坐火堂,品酒畅谈之时,那种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氛围,总能引领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友情的珍贵,感受到这独特的人间烟火味。

还有《边城》中生动描绘的端午赛龙舟场景也让人流连忘返。在那个年代,湘西的乡村世界龙舟赛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节庆活动,而且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比如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是酝酿爱情的好场所)。小说中对于赛龙舟万人参加活动场景的生动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现湘西地区的民俗风情。这种热闹非凡万众的氛围与小说中主人公们的命运更是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边城》这部充满爱的不朽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越熟读《边城》就越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远影响力。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湘西地区的独特文化与壮丽风光,更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以及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这一切的呈现都离不开沈从文先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边城》更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启示:那就是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与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与困难,坚定地走好属于自己、利于发展的人生道路,反映了沈从文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美好向往。正如沈从文《边城》所写到:“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边城》里爷爷对翠翠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在沈从文的妙笔之下,茶峒边城成为了一个充满无尽魅力和神秘色彩的奇妙世界。这个世界既真实存在,又如同梦幻般美妙,既充满了生活的艰辛困苦,也洋溢着人性的温暖光辉。相信每一个深入阅读过《边城》的读者都会被这个世界深深地吸引、感动,也因此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而我作为地地道道的湘西人,更是被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与哲理所打动,对于神秘湘西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让《边城》文学赋能边城文旅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在高速和航空直达花垣和高铁从吉首东站和芙蓉镇站转都很方便的现代交通条件下,我们在推介湘西茶峒《边城》方面确实还做的远远不够,比如教育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可联合推介《跟着课本去旅行》,把广告投放做得更广、更好、更精准,利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矮寨大桥·德夯”5A景区、“凤凰古城”5A景区优势共同带动茶峒边城旅游,并请求协调国家教育部在教科书中的凤凰古城插图基础上增加茶峒边城插图,打出“高三毕业旅游去哪里,沈从文的《边城》等着您”“我明白您会来,所以我等”“因为你等,所以我一定来”颇有吸引力的广告,在师生中开展《边城》教学比赛和研学活动,开展读教科书《边城》与看电影《边城》互促活动,让学生明白凤凰古城是沈从文的出生地,茶峒边城是《边城》小说原型地,获奖的师生可终身免费游边城,从而引导学生客流入湘西既游凤凰古城还游茶峒边城。

同时,可以精心打造如清水江、拉拉渡、官路、白塔、沿河吊脚楼(特别是顺顺吊脚楼)、青石板老街、《边城》百家书法园、原生态水碾房、翠翠岛、米酒坊、鸡鸣三省(一脚踏三省)等一些具有《边城》印象的沉浸式网红打卡点,精心打造《边城》描写的中寨、碧溪岨等村(比如现在风景优美的金龙村、长老坟村、十八洞村,就在茶峒边城附近),还可以把“边城杯”端午节赛龙舟及捉鸭子活动办成非遗赛事,甚至在确保安全下让游客参与,把二老回茶峒(《边城》故事续写)、“寻找湘西翠翠”与“神秘湘西过大年”、中秋(苗族赶秋国家非遗)等活动办起来,在顺顺吊脚楼上演边城婚恋习俗情景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开展火塘夜话茶峒《边城》等民俗活动,借助全面阅读东风,激活边城茶峒老百姓的全民文化自信,文旅产业融合,让边城镇家家有《边城》(政府或公司免费给老百姓每家发一本)、人人说《边城》、村村宣《边城》,从阅读者变成主动宣传者推动者。

报请上级同意将花垣县边城镇改为花垣县茶峒边城镇,开展茶峒边城老百姓说真实的《边城》与游客说茶峒《边城》互动活动,背诵《边城》精彩片段即可免景点门票,开展打草鞋、包粽子等研学活动,把《边城》小说原型地的每一个景点都刻上沈从文合适的金句,利用高速高铁、边城机场通航等作一系列有影响的广告。利用《边城》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推出“湘西州书记州长带您游神秘湘西茶峒边城”活动,有组织引导欧美日韩、东南亚客流入湘西。湖南重庆贵州三省市更加可以共同打造“大边城”,突显其区位优势,同时茶峒边城需要科学预测游客的最大单日容量,以防过度旅游和造成安全隐患。总之要把茶峒边城镇、翠翠、二老、祖父等人物形象的吸引力激发出来,吸引全球读者来探寻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让边城茶峒成为中国乡土文学第一城和世界级文学小镇(水边小山城)。

综上所述,茶峒《边城》是一幅山水画,是一个青春梦(爱情梦),是一首美妙歌,是一部抒情诗,是一坛甜米酒,是湘西世界真善美的精神原乡和灵魂家园。总体而言,《边城》不仅是一部深刻揭示湘西神秘魅力的文学杰作,更是一部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人性与生活深刻反思的美丽之画卷。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真实而又充满梦幻色彩的湘西世界,深刻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与善良以及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完全相信,只要对花垣茶峒边城古镇宣传得法、推介有力、协调到位、定位精准服务优质,湘西花垣茶峒《边城》就一定能够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优选旅游目的地),成为世界级文学小镇。

责编:黄馨怡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