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 2025-04-09 07:18:31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通讯员 胡建波)春分过后,天气晴朗,气温逐步上升,正是小黄姜种植的最佳时节。连日来,汝城县各地姜农抢抓晴好天气,在田间地头掀起了科学种姜的新热潮。
走进位于汝城县大坪镇上欧村的小黄姜切块育苗移栽示范基地,10多名工人正在基地负责人朱建华的指导下将切块消毒后的姜种嵌入32孔育苗盘,覆盖上营养基质后送入保温大棚进行催苗,预计20天后便可移栽。朱建华看着满棚生机盎然的种苗露出笑容:“今年有300多亩的育苗订单,差不多100多万株姜苗,现在已经育了80多万株了。”
小黄姜作为汝城县特色农产品,因质地鲜嫩、辛辣味浓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但传统育苗受气候制约,出苗优良率不足70%。今年初以来,不少姜农引入穴盘育苗技术,通过标准化切块、营养基质配方以及大棚控温控湿,实现提早出苗一个月,种苗优良率超95%,产量预计提升20%至30%。
与此同时,在大棚旁的百亩姜地上,几名工人正在抓紧铺设水肥一体化管网,在纵横交错的黑色管道上,每隔25厘米左右挂有一个喷灌喷头,这套系统能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直接将水和肥料精准地输送到作物周围,真正实现了节水、降本、增效。朱建华指着正在铺设的黑色管网介绍道,水肥一体化管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人工成本,每亩种植成本可以节省大约800元。
近年来,汝城县大力提升小黄姜科技化种植水平,小黄姜产量、品质不断提升,小黄姜远销长沙、广州、南昌、杭州、重庆等地,年产值超20亿元,汝城乡村振兴正飘出浓郁“姜”香。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通讯员 谢林 扶青 何侃)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桂东县大塘镇全溪村积极推进大棚集中育秧,推广运用智能化农机,科技赋能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在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里,数千个装满秧种的秧盘整齐排列,一颗颗经过智能化催芽的水稻种子已破土而出,长势良好,一眼望去,满眼新绿,让人心生欢喜。工人正穿梭其中,认真查看秧苗长势情况,操作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确保它们有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员工邓桂恒介绍:“大棚育秧不仅提高了秧苗的质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控育秧的进度,确保春耕时能有足够的优质秧苗。”
大棚集中育秧的秧苗历经浸种、沥水、种子包衣、混合营养土、装入秧苗盘及暗化室催芽等多个工序后,才会被工人转运至恒温恒湿的育秧苗区进行培育。这种智能化、流水线育秧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缩短时间,还能极大提高秧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在全溪村已建成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育秧培育车间和3000余平方米的联动薄膜育秧大棚,今年可生产满足1700亩水田需求的优质秧苗。今年的秧苗订单也由去年的3000单增加到了4000单。
责编:刘雨菲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