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9 11:05:21
谭琦
尽管零基预算改革要求从零开始编制预算,但零基预算并不等于“零预算”“无预算”。零基预算的“零”,是指“基数为零”而不是“零预算”,主要是“破除”传统预算的观念、路径与管理方法,“立起”零基预算编制的“三定原则”:先定事、再定权、最后定责任。坚持“三定原则”,破立并举构建预算编制的新方法和新路径,是切实提升湖南省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为湖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健支持的“先手棋”。
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定性定要事。在编制零基预算时,要破除预算路径依赖的观念,首要是判断财政预算是否符合湖南省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总需求,确保预算资金被用于最关键、最紧迫的项目上。与传统增量预算或滚动预算不同,零基预算主要特征是以“谋事”为先,“先谋事,再定钱”,事在钱先、以事为主、无事不给钱。无论是制定清单、确定分类还是安排预算支出顺序,怎么定事是编制零基预算的前置条件。
“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是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抓手,湖南省零基预算表要以此为据,重点保障“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具体来说,湖南省零基预算项目要服务湖南省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深度融合,即重点支持“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服务业”等优势项目“做大做强”;其次,要着眼未来产业,培育“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新能源汽车”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培育消费和投资新市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量入为出”做好经济性评估,定量定权重。经济性评估是零基预算编制中的重要环节。要破除编预算等于部门“切蛋糕”的思维,将“分蛋糕”与“做蛋糕”通盘考虑。定量定权主要是充分考虑预算项目实施条件、技术可行性、资源可用性、项目预期收益等,充分考虑湖南省财政资源的综合实力,寻找更经济实施方案、通过调整财政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措施,提前预判、避免预算超支或项目失败。
经济合理性评估包括两方面:一是梳理“长期存续、效益不高、交叉重叠”的资金和政策,摸清湖南省财政整体财力资源底数,体现零基预算“优化财政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经济合理性评估需要引入专家意见、公众意见和外部独立意见,尽量减少部门、局部、短期利益对预算的干扰。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经济账、政治账、民生账、社会账、生态账综合一起算,确保一分钱花费有一分钱的效益。
具体来说,各级财政部门项目支出“先报预算后评审”。财政部门要组建独立专家委员会、听证会、财务预审会。省级财政部门管汇总,市县财政部门审材料。省级财政部门统一预算分配权,根据“三会”综合意见确定项目资金权重。湖南省零基预算表按照五级优先顺序安排,首先是“三保”支出,其次是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支出、部门必需的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前序支出未足额保障的,不得安排后序支出。
落实零基预算表需要,定责定考核。在编制零基预算表时,要破除“填空题”“排序题”的传统路径,确立“有预算必有责任、有支出必有考核、有经费必有审计”的原则。财政生命力在于预算执行,搞好考核是财政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将零基预算考核落实到以效促改。
零基预算改革要破除财政重预算轻管理的旧思路。零基预算改革不是“穿新鞋走老路”,编制零基预算的过程也是同步建立健全财政预算配套制度的过程,确保财政资金到哪里,财政科学管理就跟进到哪里,真正把零基预算用起来、管起来。绩效考核既是财政管理目标也是手段。要建立零基预算公示制度,确保预算的公开透明化运作,增强公众信任感和满意度。
具体来说,编制零基预算的过程,就是将绩效管理嵌入零基预算编制全过程,运用绩效考核体系使得零基预算“政策项目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真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公告栏、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定期公示零基预算总额及分配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调整情况。同时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定期审计与评估零基预算报告、反馈与回应公众建议。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