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9 11:07:48
冯文韬
如何统筹有限的财政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是我省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一招。它打破了以往预算编制“基数加增长”的传统模式,不再以“昨天的钱”决定“明天的钱”,而是从零开始,以“事”定“钱”,根据每年的实际需求和绩效目标来安排预算。这意味着每一分钱的支出都要有明确的依据和目标,避免资金的浪费和低效使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为确保零基预算改革在湖南全域落地见效,需要从多个层面协同发力,构建起一套系统、高效的运行机制。具体而言,可以从健全统筹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数字支撑等方面入手,推动改革深入开展,并为全省各级政府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健全预算联动机制,压实市县改革主体责任。要让零基预算改革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省、市、县三级政府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省级层面要做好“指挥员”,负责总体设计和指导,定方向、定规矩;同时,用好“数字大脑”,依托省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让各部门信息互通、步调一致;当好“教练员”,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市县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正确理解改革精神;把住“考核关”,科学考核零基预算改革并加强考核成果运用。市县层面则要当好“主力军”,成为改革的“主战场”,承担起具体执行的责任。同时,建好“作战图”,建立市县自己的财政资源统筹机制,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分工;练好“基本功”,市县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掌握数据报送、预算编制、绩效评估等具体操作;更要找准“定位”,明白自己在全省“一盘棋”中的位置,确保省里的决策部署能够落实到位。总的就是要让省、市、县三级政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动零基预算改革的强大合力。
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就是要让财政资金花得更“精明”、更有效率。首先,要牢牢守住“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这条“底线”,这是硬任务,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优先保障。在确保“底线”不破的前提下,剩下的资金,就要集中起来办大事、要事,根据全省发展大局精心谋划重点项目和重大战略部署。具体来说,要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把不必要的开支坚决压下来。“定好标准”,花钱要有明确的依据和规范,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要让每一笔支出都经得起检验。“保障重点”,建立省级重大项目“资金池”,通过统筹安排,优先支持“三高四新”战略、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紧盯绩效”,花钱的效果要进行科学评估,效果不好的项目,该砍预算的就要坚决砍掉,还要定期“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严格监督”,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总之,就是要做到“保底线、办大事、精打细算、看效果、严监督”这五个方面,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最大效益。
用好“数字财政”,提升零基预算改革效能。建好、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把全省的财政数据都“搬”到这个平台上,实现“一本账”管理。具体来说,要“深挖”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平台上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共享”信息,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让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自由流动,避免“信息孤岛”,提高协同效率。“整合”专项资金,对现有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应整尽整、分类施策”的原则,让资金更集中、更有效,避免“撒胡椒面”。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从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督,都要在平台上进行,确保资金使用符合绩效目标,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总之,充分发挥“数字财政”的作用,让零基预算改革更加精准、高效,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研究一般项目“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逻辑与趋势的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YBM09)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