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论头条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建设美丽中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9 11:10:54

贾楠 程畅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建设美丽中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并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鲜明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等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理念,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这不仅是对我们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就和宝贵经验的提炼升华,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

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吸收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中华文明,汲取了其中的生态智慧与文化传统,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在《易经》等众多中国古代经书典籍中都有所体现。这些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让生态文明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有了深厚底蕴。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美丽中国彰显党的初心使命

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美丽中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彰显。一方面,历史上积累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还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现实表现;另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科技能力,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具备了比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责任,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同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领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体现了大国担当。在中国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还造福世界人民,顺应了世界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为解决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

浙江余村通过对“‘两山’理论”的创造性实践,完成从矿产资源依赖型经济向生态资本运营的根本转型;厦门市在海岸带综合治理中展现的“海陆统筹”思维,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的实践深化;贵州从江县实施的“林票制”改革,通过为每株杉树建立数字身份编码,构建起森林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这些实践样本共同勾勒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图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彰显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路径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建设美丽中国放在突出位置。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对美丽中国建设任务紧迫性的深刻认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加强党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建设美丽中国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美丽中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健全生态文明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等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二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三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通过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确保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积极推动生态合作,共同打造美丽家园。在实施积极应对生态环境变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战略中,通过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而言,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深入推广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打造绿色美丽家园。主动担当同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发挥发展中大国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维护我国发展利益和全球发展利益,使美丽中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彰显。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史研究”(21ADJ010)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