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青烟:湘赣巫傩的生死场——读中国摄影家钟跃能大著《赣西傩》系列屑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9 11:12:32

文 | 严夏松 莫鹤群

大漫画家华君武言:巫风傩俗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文化现象,傩庙、傩面具、傩舞、傩戏更是“民间艺术的宝库。”余每思之,犹记湘西老司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傩铃,其声沉郁如千年淤血。艺术者,乃淬火之刃,既镌岁月之痕,亦能剖开现世皮囊,露出暗涌的文化血脉。“吃肉吃三层,看戏看巫风。”观夫钟君跃能,身列中国摄影家协会,独钟情于巫傩戏之古艺,以镜成大著《赣西傩》系列。乍观之,似仅为传统文化之影像留存,实则乃灵魂之对话,关乎信仰、生存与艺术之真谛焉。

青铜傩铃:血火淬炼的艺术之刃

巫傩戏者,汉民族最古之娱神舞也,肇始于商周之驱疫祭祀。其融宗教之神秘、民俗之质朴与戏剧之韵味,面具狞恶,舞步狂放。与其谓之人神之交流,毋宁视作生命本质之探寻。江西上栗县,号为中国傩文化之 “三宝圣地”,钟君于此,探得此文化之根源。其镜下傩戏艺人老何,目光如刃,兼具田间劳作之坚毅与对古仪之虔诚。农民与艺术家二身合一,正显傩戏之本质 —— 源于泥土,而心怀苍穹。

钟君尝言,初观傩戏表演,震撼于心,连四夕不能寐。此震撼,源自傩戏难言之力。面具之后,藏中国人千载对灾疫之惧、对丰收之望,及对生命力量之崇拜。若宋之《大傩图》所绘,傩仪融驱邪之庄重与民间之狂欢。再观钟君《傩戏班子》,艺人着破戏服,舞于陋乡之台,而力撼人心。此反差,揭示至理:艺术精神之核,不在形式之华,而在能唤醒观者对生命存在之悟也。

辰砂咒纹:楚巫美学的阴踏罡步

雾漫山林时,傩戏唱腔总裹着湘西辰河特有的血腥气。老司城傩班传人面涂辰砂,每道彩纹皆暗合《赶尸秘要》里的封魂咒。祭台上糯米酒泼地即燃,青焰中艺人倒悬金鸡步——此乃楚巫"阴踏罡"绝技,传说能踩通阴阳界碑。忽有山鸦撞破纸窗,正正落在傩面獠牙间,霎时羽化灰烬,只留三根尾翎钉在神案,恰似三柱问鬼香。

油灯明灭间,老班主傩面竟生出细密绒毛,眼窝烟炱化作黑血淌落。那雄鸡血碗涟漪忽凝成旋涡,浮出半枚生锈铜钱——分明是去年账房先生口含的压舌钱!暗处翠姑脖颈青筋爆裂如老树盘根,唱词每吐一字,祠堂梁木便多一道裂痕,簌簌落下陈年香灰雪。台下众人如遭阴风之荞麦田,尽皆惊伏。余后颈黏小儿遗落之拨浪鼓,每粒红豆击鼓皮,似在喊魂。傩面裂缝渗出陈年糯米酒之酸腐气,混供桌新剖鱼鳔之腥甜,勾出秘药异香。

压舌钱语:傩面背后的生死簿

钟君摄影之风格,独钟黑白灰之简约美学。此非弃现实之色,乃提炼巫风傩戏精神之核。于《赣西傩》系列中,斑驳木雕巫傩面具,经光影雕琢,化为抽象之符号。其狰狞纹路,若时间之裂痕,远古图腾于现代重焕生机。此与宋《大傩图》绢本设色手法虽异,然皆凝视觉符号,升傩戏仪式为文化隐喻。

其场景构思,充满哲理。有作,傩戏艺人立残断之桥,后为现代钢筋水泥之建筑。此桥,既为现实空间之断,更象传统艺术于城市化进程之困境。又有照,电线杆如十字架立傩戏现场,东方傩面与西方宗教符号奇异并置。实则傩戏面具本为多文化之融合,商周兽纹、楚地巫风、佛道符号皆汇其上。钟君以镜语,置傩戏于全球化背景,探传统于现代冲击中生存之径。

文化孢子的裂帛重生

赣西傩面裂纹里的糯米酒酸,与湘西辰河畔的赶尸铜铃锈,原是同一种时间的包浆。当泰国九皇斋节的纸扎神像飘过湄南河时,湘西老司城的残破傩面正在博物馆展柜里渗出尸蜡——这些文化基因的孢子,总在绝处裂帛重生,如同沈从文笔下沱江的银鱼,逆着时代激流产卵,在水泥堤岸的裂缝里酿着隔世的月光。

钟君与摄影家吴品禾 “以光影激活文化” 之理念契合。于其获奖之作,如《傩戏班子》《好花红》,既存傩戏原始张力,又融当代艺术思辨;如傩坛法事,既存钟磬清音,亦容血食腥气,终成一场跨越阴阳的文化招魂仪式。

黑白影像中傩面凝视观者,吾辈见者,不独古老信仰之传承,更一民族对自身生存境遇之永恒追问也。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