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9 11:15:15
吴岚
数字技术推动了万物的互联互通,但老年人在数字鸿沟面前的处境日益困窘。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生理和认知能力的衰退,以及代际支持的减少、信息茧房的困扰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数字鸿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占比高、增速快。在新的老龄化形势下,帮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避开“数字陷阱”,对于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助推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规划设计,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鸿沟”给老年人带来诸多困扰,许多老年人面对智能设备和复杂的网络应用无所适从。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生活的便利性,也使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信息不对称,更容易陷入“数字陷阱”。因此,以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础,构建完善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迫在眉睫。通过明确法律责任和义务,为老年人提供涵盖老年群体数字信息保护、经济权益、医疗权益、网络权益以及针对老年人诈骗犯罪的处罚等方面的全方位法律保护,减少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风险,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生活。应对“数字鸿沟”的挑战,既要注重老年用户群体的特征,对接老年群体的接受习惯,给不同群体留足适应、缓冲的空间和时间,也要以基层社区等为单位,积极通过公共服务,帮助老年人知网、触网、用网。一方面,由政府主导,相关企业联动,推出老年人专属智能产品,让老年人能够轻松上手;另一方面,对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数字技术进行适老化改造,如调整界面字体大小、优化手机应用的长辈模式、减少广告弹窗干扰等。社区可完善数字服务设施,开展数字化课堂,邀请专业人员为老年人讲解智能手机、电脑等基本操作。此外,还可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丰富体验场景,如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监测等,增强他们的触网能力,提高他们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还需身边年轻人的反哺,尤其是家庭中的年轻人,应主动教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开展社交、购物,让老年人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学习数字技能,高效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避开“数字陷阱”,实现养老诈骗综合治理。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的时代课题面前,既要拆除技术门槛,更要构筑安全屏障,使“老有所安”真正成为现实。当前,“数字陷阱”导致养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打击该类诈骗需多部门协同作战。公安机关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合检察、司法、工商、质监、金融、通信和社区等部门,加强情报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对案件的专业化侦办和快速响应。联动居委会、银行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分析研判和通报会商机制,及时掌握诈骗分子的最新手段特点,研究防范堵截对策。刑侦、治安等专业部门深入研究养老诈骗犯罪规律,总结推广先进的技战法,提升整体破案打击能力,形成打击养老诈骗的强大合力。建立老年群体反诈预警中心,对诈骗信息进行分类,提炼出受害者的共性特征,精心刻画被骗群体画像。通过分析画像,精准定位易受骗的老年人群体,针对独居老人、热衷健康养生的老人等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民政部门、社区、公安、司法机关等多方应共同参与防诈宣传,开展张贴海报、上门宣传、举办讲座等线下主题活动;在电视、电梯广告机上播放老年人防骗公益广告;制作反诈宣传短视频,通过新媒体精准推送给老年人,实现养老诈骗预防宣传的广覆盖、深融合,切实提高老年人的防诈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警察学院。本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的养老诈骗综合治理机制研究”(22B0939)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