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2025-04-09 11:19:31
9月起,上海施行新版住宅套内质量验收标准,落实好房子建设要求,从验收环节引导房企打造质量更好的住宅。
前不久,“好房子”概念着实火了一阵,但你听说了吗?上海住宅新规也要来了。
3月31日,万众期待的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发布,正式明确“好房子”的设计标准。就在当天,上海市住建委也宣布,9月1日起执行新版《住宅工程套内质量验收标准》。
新版验收标准目前尚未公布全文。不过,根据我们从编制单位了解到的信息,主要有两个特点,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问题导向很好理解。这几年,上海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官方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小区业主反映的新房质量问题,普遍集中在外墙渗漏、内墙质量、地下停车库、室内地面、门窗,还有给排水与燃气这些方面。
所以,这版验收新标准就针对这些问题,规定得更细致了。特别是针对工程质量投诉较为集中的外墙、外窗渗漏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验收要求,还新增了淋水试验、红外热像法这些检测方法,新增了对精装修住宅套内空间尺寸的测量要求。另外,对室内环境污染物报告、全装修住宅设置燃气泄漏报警系统,还有预埋件、柜体、家具等细部,也都增加了检查要求。
另一个就是需求导向。现在智能住宅、绿色住宅很火,大家在看房的时候也会碰到很多新设计、新概念、新装置。新版验收标准,就是要对这些新生事物的质量进行监管。
比如,把《标准》中原来的章节“弱电工程”改为“智能建筑”,增加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验收要求。像集成式厨房和卫生间、低温热水供应、新风系统等,《标准》也给出明确定义。
这些变化可不单是文字上的调整,这背后其实就是上海在引导智能住宅、新型生活方式融入千家万户。
新版验收标准有这么强大的引导力吗?
在上一次2017年版的标准中,上海对全装修房和一些当时比较时兴的建造技术、装修配置提出了验收要求。可以看到,这几年,上海市新建住宅大量采用精装修交付;精装修配置中央空调和地暖的大量使用、智能家电设备的比例增加;住宅工程装备式技术应用增多。
有人要问了:上海新版验收标准和住宅设计新国标有关系吗?换句话说,它重要吗?
我们要厘清住宅开发的环节,它包括前期策划、设计、建造、装修、验收、交付使用。怎么判断开发商有没有把“好房子”设计标准落实到位,靠的就是验收环节。
可以说,提升住宅品质需要贯穿整个开发全生命周期。新版验收标准,就是从验收环节引导房企造质量更好的房子。
那么,上海在住宅设计环节有没有调整呢?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好房子” 所具备的舒适、绿色、智慧等特色元素已然在楼市中初露端倪。
比如说,大家最关心的层高问题。住宅设计新国标明确,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在上海呢,目前现行的最新版标准是2020年1月正式推行。文中明确,住宅层高宜为2.8米,且不应大于3.6米。
我们梳理发现,上海几乎各区都有不少超过3米层高的楼盘。3月开启认购的松江中企誉品银湖湾二期项目,住宅层高也不低于3米。在2024年土拍中以全国最高单价出让的徐汇滨江地块,建成后住宅每层楼高有望超过3.5米。
像龙湖、中企这些开发商,在企业设计标准中,也提到了更加关注户型通风、采光、门窗密闭性等,并且融合了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应用。
这些配置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投入,为什么房企有这么高的积极性呢?
其实,这和上海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关。不少从业者说啊,在上海投资的开发商是来自国内外,消费者要求高、选择多,不卷产品很难脱颖而出。
那么,随着住宅设计新国标落地,上海相关设计标准也有望得到优化,这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洗牌和市场分化,倒逼房企从“成本博弈”转向“品质竞争”。有专家说,企业如果及时通过科技降本、创新产品,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
可以看到,未来住宅产品间的竞争会非常激烈,房企的竞争力可能也要更依赖产品力了,但对消费者而言,这般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催生的产品迭代与优化,无疑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优质选择,不失为一则利好消息。
责编:宁静
一审:宁静
二审:胡泽汇
三审:赵雨杉
来源:上观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