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9 11:46:36
陶艳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株小草造福世界。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宝库的重要一员,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智慧回归国人日常生活,全社会正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文化,全链条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政策利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路引航。中医药事业,是中医药文化所依托的载体。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对于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到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从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到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3年《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出台等,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制度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为中医药文化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今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出的“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大获成功,中医养生“圈粉”年轻人,这是在我省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基础上涌现的新的文化现象。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一个重要原则,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应真正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突出原创性、保持民族性、延续传统性、体现时代性。
全方位多路径普及中医药文化。首先,应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养生理念,以“治未病”呵护全民健康。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可宣传推广依据二十四节气进行养生保健的理念,应时应节开展相应的科普教育活动,指导人们适时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其次,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教育体系。通过编撰最新教材和更新课程内容,将中医药核心理念与基础知识嵌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普及中医药知识,展示中医药文化。学校可举办诸如中医药防近视、中医药日常保健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科普活动,增进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再次,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弘扬中医药文化。既要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精髓,又要充分运用新兴媒介对中医典籍进行数字化整理保护,对中医药文物进行现代化展陈,对经典名方、传世技艺、植物本草进行多媒体推广,让中医药传统经典不断焕发生机,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时俱进、长盛不衰。
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科技赋能,提升中医药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医药知识进行数智化传播应用,让中医药服务更加接地气。例如开发中医药可穿戴设备、中医药智能咨询系统等,使人们更为便捷地体验中医药服务。加强传统中医药元素衍生开发。运用现代科技和技术手段,对传统中医药元素进行深度发掘、整合、开发和利用,创造出更多富含中医药元素、贴近日常生活的新产品、新形态。近段时间,保定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门诊大厅开设中医药文创作品展示区,推出的中药耳饰、中药棒棒糖、紫苏糕、中草药扇等大受市场欢迎,便是有益的尝试。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鼓励中医药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企业携手合作,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医药所承载的文化、医疗、保健、养生等功能,将中医药与旅游、养老等产业相结合,共同研发创新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拓宽中医药的应用场景,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