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湖南的自然珍宝(一)——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9 15:53:5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目前,湖南拥有武陵源、崀山等7处自然遗产,其中,国家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总面积达1180平方公里。这7处遗产地涵盖了神奇自然之美、独特地质地貌和珍稀生物生态三大突出价值,向世界呈现了“湖南精彩”。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何不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游历山川,去感受湖南自然珍宝的雄浑与细腻?

看遗产价值

武陵源遗产地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总面积约26400公顷。这里的石英砂岩峰柱壮观高耸,最高可达200多米。山峰之间分布着溪流、水潭、瀑布、两座天然石桥以及约40个溶洞,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1992年12月,武陵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之一。武陵源之所以获得这一殊荣,是因为它拥有大量砂岩柱和砂岩峰(超过3100座),蔚为壮观,世界罕见。这些峰林与其它地貌(天然桥梁、峡谷、瀑布、溪流、水潭和洞穴)以及茂密的阔叶林一起,在经常笼罩该地的薄雾和云层的衬托下,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景观。

此外,武陵源还拥有大量的世界濒危动植物物种。

看石英砂岩峰林:大地的千古奇迹

(易鹏飞 摄)

武陵源的地质故事可追溯至3.8亿年前的泥盆纪。当时这里是一片浅海,海水中漂浮的石英砂粒不断沉积,在巨大压力下逐渐胶结,形成了坚硬的石英砂岩。

后来的地质运动使这片区域开始抬升。海水退去,原本平整的地层受到风雨侵蚀。大自然像一位精心的雕刻家,沿着岩石的裂隙和薄弱带不断雕琢,坚硬的部分留下来成为峰柱,较软的部分则被侵蚀成峡谷。

时光的刻刀在这片土地上雕刻了亿万年,形成令人惊叹的石英砂岩峰林,高度从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形态各异,或似凤凰展翅,或如骏马奔腾,或若古塔巍峨,栩栩如生,宛若一座天然的雕塑公园。

看峡谷幽壑:自然雕琢的诗情画意

(谢盛章 摄)

峰林之间的沟壑纵横交错,形成了数百条大小不一的峡谷,2000米以上的有32条,总长度84.6公里。这些峡谷有的幽深僻静,有的开阔明亮,共同构成了武陵源的“地表血管”。

金鞭溪全长5.7公里,一水中流,两岸奇峰耸立,配以绿树掩映、清溪细吟,人行其间,宛如画中。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荫蔽日,秋有红叶点缀,冬有白雪皑皑。沿溪漫步,耳边是潺潺流水声,头顶是高耸入云的峰林,这种“溪流环绕奇峰走,人在山水画中游”的感受,是武陵源特有的体验。

十里画廊全长5公里,两旁尽为怪石妙峰,造型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被称为“天然雕塑作品库”。走在画廊中,仿佛穿行于一座巨大的露天石像艺术馆,各种形态的石峰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看溶洞奇观:地下的奇幻世界

(吴扬辉 摄)

武陵源的神奇不仅限于地表,地下还藏有更多宝藏。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面积达30.6平方公里,是“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

黄龙洞就是其中的杰作,被誉为“世界溶洞奇观”。洞中石笋、石柱、石幔、石蘑菇、石花等千奇百怪,最著名的“定海神针”,高达19.2米却细若竹竿,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每一滴石钟乳的形成都需要数万年时间,滴水穿石的力量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这些形成于几十万年前的石笋、石柱,记录着地球的变迁,述说着时间的故事,让人在惊叹之余,也不禁对大自然的造物之力肃然起敬。

看生物宝库:丰富多样的天然博物馆

(猕猴)

(龙虾花

(大鲵。 姜勇 摄)

武陵源不仅有地质奇观,更是生物的乐园,且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众多。

武陵松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态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誉。这些松树扎根于陡峭的峰石之上,顽强生长,展现出生命的力量与韧性。珙桐这一”植物大熊猫"也在这里生长,其纯白如鸽的花朵点缀在绿荫中,成为了张家界的市花。

猕猴在垂直峭壁上轻松攀爬,在林间灵活跳跃,为峰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溪流中栖息着被誉为“活化石”的大鲵,这种远古时代的遗存至今仍在清泉中游弋,见证着大自然的演变。

看自然遗产保护传承

(张勇 摄)

为更好地保护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湖南省于2000年9月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这是我国首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2024年1月,该条例经过修订,更加完善了保护利用措施,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生了积极作用。

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199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0届,是传播生态文明、促进森林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节会,获得了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参与,被评为中国十大自然生态类节会。

武陵源的美,美在山水之间,美在岁月流转,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当我们站在奇峰之下,仰望直插云霄的石柱,感受大自然亿万年的雕琢,仿佛能听到地球深处传来的脉动,那是生命的律动,是时间的回声。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世界级的自然奇观,让它永远保持原始的纯净与神奇,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责编:陈龙

一审:陈龙

二审:喻志科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