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2030年我国帕金森患者将达500万,医生教你3秒在家识别“第三大杀手”

    2025-04-09 16:24:15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9日讯(记者 王璐 后期 王思贤 通讯员 雷爱华 杨文)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预测,到2030年我国患者数将达500万,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为普及疾病知识,4月9日,湖南省帕金森防治关爱协会主办、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承办了“帕友”关爱活动。

活动现场,来自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开展了义诊,为患者答疑并提供治疗建议。同时,专家们围绕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识别、睡眠障碍应对、神经调控治疗(DBS 手术)及术后管理等主题进行科普讲座,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活动还为10位符合条件的帕金森脑起搏器手术患者提供救助,并设置了“帕友”才艺展示环节,展现了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7岁的颜先生,退休前是一位司机。2014年,他被确诊患有帕金森病,4年后病情逐渐加重,那时的他,需要扶着东西才能勉强走路,甚至口水滴到衣领上都毫无察觉,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2023年5月,颜先生接受了脑起搏器手术治疗。术后,颜先生走路恢复正常,手抖症状明显减轻,身体僵硬感也大大改善。如今,他不仅能够生活自理,心态也变得外向开朗。重获生活希望的颜先生,经常与“帕友”们聊天、唱歌,交流彼此的经历,还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帕友”,用自己的故事,让病友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斗争的决心。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邹叔骋指出,帕金森病症状易与中风混淆,如肢体麻木乏力、运动迟缓等,需专科医生仔细鉴别诊断。他介绍,脑起搏器手术(DBS)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其适应症主要有六个方面:明确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年龄一般75岁以下(但非绝对);病程大于五年且经过内科治疗;病情处于2.5到4期;对药物反应良好;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随着医保政策的优化,湖南省帕金森手术患者报销比例可达70%-80%,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帕金森病通常单侧起病,以肢体动作变“慢”为主要特征。邹叔骋分享了一套简单的家庭自测方法:可通过双手对指(大拇指和食指快速对指)、左右手同时做抓握动作等进行自测,若一侧动作不同步、明显变慢,就需警惕帕金森病

此外,静止性震颤也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安静状态下单侧肢体如搓“丸”般抖动,频率约3到5秒/次。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虽然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通过早期MDT诊断、全病程规范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