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不“烧钱”的科学教育,让学校重焕生命力

黄明亮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4-09 16:57:04

新湖南客户端4月9日讯(通讯员 黄明亮)48日,湖南省2025年中小学科学教育经验交流会在长沙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举行。来自湘西大山深处的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校长谭永凤以《“不烧钱”的科学教育,让学校重焕生命力》为题作典型发言,分享了该校赋能山区留守儿童生命成长“低耗高效”育人经验,“立足乡土、激活队伍、全域联动”的科学教育实践引发热烈反响。

第一锦江小学作为麻阳苗族自治县的一所资深学校,曾是县基础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随着城区建设发展、区域小学合并整合,学校逐步沦为县城中的“薄弱学校”,留守儿童占比达63.7%,学生数多、校园狭小、师资偏弱、设施落后成为了学校发展的“拦路虎”。如何破局?总书记关于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指示精神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该校将“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都”的地域特色转化为教育资源,在校园内建成“长寿食材植物探索园”供学生种植橙树与药用植物,利用教室走廊开辟“芽芽梦想园”,开展种子发芽观察,在校园的旮旯边角建设“小动物探究园”,养殖蚯蚓、蜗牛等,构建起触手可及的自然课堂。同时,发动广大家长助力开辟了228个家庭实验室、39块试验田,让学生在家完成植物生长记录、昆虫观察等实践探究活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通过“借智”与“赋能”双轮驱动:72退休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工作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傅嘉长教师义务帮助学校构建整套科学教育体系,驻校支教的芙蓉区育才双新小学党书记尹俊华自掏腰包捐建学生个人实验室,00后教师刘湘林独立完成价值数万元的科学教育视频剪辑,形成老中青三代接力的专家引领格局;实施“五个一”教师成长计划,涵盖微课题、融合课、实践论文、科技小组、成果申报。两年内累计发表省级论文68篇、市级117篇,转岗教师杨志更在全市科学教学竞赛中夺冠。尤为动人的是,退休在即的傅丽华老师带领团队放弃双休,日夜奔走在学生的户外课堂和家庭实验室之间,以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诠释教育信仰。

在全域协同方面,学校以“向上借力、横向联合、向下扎根”整合资源:麻阳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多次到校现场办公,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也经常到校指导,省林业厅、湖南农业大学专家以及县内科技工作者组成志愿者服务团提供智力支撑;与县域中学共享实验室,同麻阳锦江国家湿地公园、霞飞云果园共建教育基地,并组织教师赴长沙名校交流取经;开设无人机、天文观测等12个社团,开发《探索麻阳长寿食材》等5套校本教材,为科学潜质学生定制课程,构建起“大科学教育”生态。

这一模式以年投入不足6万元的“轻资产”运作 让第一锦江小学实现从县城薄弱校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的蜕变,全校生机勃发,教育成果丰硕,也带动了学生家长从质疑转为主动提供果园、农田作为实验场。一位家长的感言道转变的惊喜“看到孩子侃侃而谈科学道理,比我收到工钱还高兴!

听了谭永凤的介绍发言,湖南省科协科普部副部长肖鹏点评“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好奇心,麻阳经验为农村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该校通过盘活乡土资源、激活教师动能、聚合社会力量,打造了科学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典型样本。

此次交流会上,麻阳案例与全省各地的经验形成互补,共同勾勒出湖南省“构建新时代大科学教育共同体”的生动图景。该校计划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让科学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为更多薄弱校点亮“不烧钱却高效”的育人之路。

责编:李云建

一审:陈建

二审:李云建

三审:姚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