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球!接住每个孩子的闪光时刻

  科教新报   2025-04-09 23:00:2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玺凡 实习生 朱子仪

4月9日下午,长沙市育英会展小学的篮球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一场别开生面的“爸爸篮球赛”正在激烈进行,二年级爸爸队以29:22战胜一年级爸爸队。场边,小啦啦队员们挥舞着自制加油牌,为父亲和同学们助威。

这场亲子赛事不仅是家校联动的缩影,更是该校“以艺体特色立校”办学理念的生动注脚。建校不到两年的长沙市育英会展小学,通过篮球等艺体课程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用“健康第一、自然生长”的教育实践,赢得了家长口碑与社会认可。  

篮球为媒,打造特色名片

“防守换位!注意传球路线!”今年3月26日,在2025年芙蓉区青少年“快乐之星”U8篮球决赛现场,育英会展小学的篮球教练王进在场边高声指导。这支成军不到两年的队伍最终以娴熟配合击败了传统强队育英学校夺冠,赛后小队员们紧紧相拥,场边的家长红了眼眶。  

这支冠军队伍的成长,折射出了学校艺体特色建设的路径。作为一所新校,育英会展小学在建校之初便引入校外专业机构合作,由王进等篮球教练驻校授课,与校内体育教师形成“专业+基础”的互补。

“校外教练主攻专项技能,校内老师统筹体能训练,每周还有联合教研。”该校校长杨柳介绍,学校每周专设一节篮球课,通过普及教育发掘苗子,再通过社团和校队深化培养。  

这种“双师协同”机制成效显著。目前该校篮球社团的规模已发展至百余名学生,已经建立起U7至U10等多支梯队。王进告诉记者,学校甚至为训练调整了场地规划:将成人篮球场改建为两片儿童球场,并开放室内场馆。“邹开仕副校长常说要‘传承育英篮球基因’,现在连一年级队员都能在区赛拿第四名,超出预期。”  

竞技成绩并非唯一目标。2024年12月底,学校顶着期末备考压力如期举办社团节,每个学生至少登台一次展示才艺。结果期末考试成绩不降反升。“孩子越活跃,学习效率越高。”杨柳说。  

家校共育,看见成长的力量

“爸爸,我们赢了育英学校!”U8队员杨梓腾在U8篮球赛夺冠后,第一时间给外公外婆打电话“报喜”。父亲杨锋回忆,儿子以前内向胆小,如今却能在亲戚面前滔滔不绝讲述球场上的“高光时刻”。“篮球让他找到了自信,现在连学英语都主动要求报班。”  

这种蜕变并非个例。U8校队中唯一的女生肖阳佳,曾是学习困难的“小透明”。教练王进发现她训练时“有股拼劲”,便重点培养其防守能力。在U8决赛中,她以灵活脚步成功限制对方主力,被教练评为“隐形MVP”。“她现在上课敢举手了,成绩也进步了。”班主任刘争艳感慨。  

渐渐地,家长们的态度也从观望变为全力支持。杨锋每周都会雷打不动来看儿子训练,他说:“王教练把每个孩子的优缺点都记在心里,这种用心让人感动。”

校长杨柳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像杨锋一样成为“教育同盟军”:“90后家长更看重孩子生命状态,当他们发现运动让子女变得阳光自律,自然会认同学校的理念。”  

根深叶茂,让童年积蓄力量

下午的育英会展小学校园,总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篮球队员在集训,合唱团在练声,机器人社团调试程序,彼此互不干扰又相得益彰。这种多元共生的教育生态,源于学校“五育融合”的顶层设计。

“教育是慢功夫,就像树苗需要扎根。”杨柳认为,体育与艺术是滋养成长的“双翼”:篮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舞蹈、机器人、烘焙等29个社团则激发多元潜能。  

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日常。刘争艳过去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常因学生成绩焦虑,现在她学会了“用特长带动短板”:鼓励肖阳佳用球场自信攻克学习难题,帮助“学霸”田沐言通过篮球发现“我能行”的成就感。

“桩子稳了,生长才有后劲。”杨柳坦言,新校发展难免面临社会对“快出成绩”的期待,但团队坚持“文化先行”。如今,学校从首届3个班135人扩至满额招生,家长周女士的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选择育英会展小学,就是看到了孩子的眼里有光。”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