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9 21:36:31
苔痕印迹——重踏上甘棠村青石路
■江龙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摄
四月的天总是烟雨蒙蒙,我曾多次陪同朋友到上甘棠村游走,这次又来上甘棠村观光。走进上甘棠古村,青石板路在脚下蜿蜒,像一卷摊开的旧家谱。上甘棠的雨总下得绵长,苔痕浸透石缝,洇出斑驳的墨色。八百多年前,周氏族人挑着竹篓走过这里,篾条与石板相击的清响,如今都沉在石面凹陷的水洼里。
明代的老墙根下,妇人们依旧用竹竿晾晒腊味。油亮的猪耳在风里摇晃,将昂山山顶的影子切碎成菱形光斑。文昌阁的飞檐正滴着水,檐铃锈成了哑巴,倒让檐角蹲踞的石兽显出几分落寞。摩崖石刻“忠孝廉节”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手书的历史遗存,石刻的朱漆早已剥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传承,还传承的不仅是对儒家伦理的坚守,更通过家风教化、廉政实践、文旅融合等方式,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生命力。
穿过石拱门时,溪水突然在耳边醒转。潇贺古道的印迹,既是地理通道的残存,更是商业文明交融的活化石。穿村而过的青石板路旁,明清店铺遗址诉说着南北货物流通的盛景。步瀛桥下的谢沐河仍裹着素绢,只是素绢上绣满苍苔。蹲身细看桥墩裂纹,竟辨出跨越宋、元、明、清四朝,记录周氏家族千年发展史,掉下的墩石都教流水磨成了鹅卵石。卖凉粉的阿婆说,这桥塌了101块石头,却从未伤过人,语气里带着祖辈传下来的笃定。
暮色漫过月陂亭的石崖,青砖地上浮起烟青色的凉。墙角石臼盛着半汪雨水,倒映出瓦当上残存的忍冬纹。忽有穿堂风掠过,吹散木梁间积压的沉香,惊起檐下一串铜钱般的雨滴。青石板路尽头,某扇褪色的门扉轻轻“吱呀”一声,漏出几粒温黄的灯火。
(作者系江永县政协经济科技和外事委主任)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刘跃兵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