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农科:“底泥修复+控源技术”引领河湖治理

  中国环境报   2025-04-10 09:26:33

北京中环农科生态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农科)成立于2015年,是响应科技部“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号召而设立的一家跨行业、跨学科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环农科以环保与农业为核心研究领域,集研究、生产、服务于一体,致力于推动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中环农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可持续的环保解决方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项目概况

老渐河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全长20.8公里,流域面积73.6平方公里,主要污染源为城乡接合部的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及部分工业废水。老渐河通过狗头岗机埠与灌溪镇内网河道(俗称“哑河”)相连,内网河主干长度约6.8公里,补水来源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工业园区中水及大气降水。机埠通常每两到三天开启一次,将内网河水排入老渐河,最终汇入沅江。

治理前,老渐河水质恶化,部分断面COD、总磷、总氮和溶解氧未达标,甚至为劣Ⅴ类。为遏制水质恶化,恢复水体自净能力,项目对老渐河开展综合治理,目标为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确保沅江坡头断面水质维持Ⅱ类标准。

常德市鼎城区老渐河狗头岗机埠内网河道水环境治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位于常德市江北城区的西部鼎城区,涉及鼎城区灌溪镇、石板滩镇及蔡家岗镇。经过人工治理和一年自然恢复,老渐河狗头岗内网河道出口COD、氨氮、总磷已达地表水Ⅰ类至Ⅲ类标准,河道水清岸绿、鱼虾成群,吸引众多垂钓者,获得周边群众好评。

■技术特点

一是底泥修复与控源技术组合:基于老渐河存在的污染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等面源污染及部分工业污染,根据水质改善目标,项目确定了“底泥修复+控源技术”组合的治理技术路线(技术路线中不列入生活污染源截污纳管、污水工厂处理等内容),底泥修复采用对受污染底泥进行原位修复,控源主要指用生态方法控制内源,阻隔外源。

二是水质优良:治理后水质清澈,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技术指标从治理前的Ⅴ类、劣Ⅴ类稳定达到地表水Ⅰ类至Ⅲ类标准。

三是生态恢复好:经过一年的自然恢复,河岸坡植被茂盛,水中鱼虾众多,螺蛳等底栖动物丰富,水质总体呈持续改善趋势。

四是治理维护成本低:这项技术采用人工修复为辅、自然恢复为主,治理维护成本低。

■工程创新

一是修复底泥阻隔消纳污染物:先原位修复底泥,根据水体功能和污染程度确定修复技术路线和修复深度,阻隔控源,避免二次污染,恢复底泥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二是专用产品与控源技术组合: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修复材料,对基底和护坡底泥改良修复,阻隔控源并消纳污染物。

三是人工修复为辅、自然恢复为主:项目在对底泥进行原位修复后,主要采用通过自然恢复河流底栖生物系统,治理和维护成本较低。

四是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以河流为中心科学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开展垂钓亲水活动,促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生态、生产和生活的融合发展。

■效益分析

老渐河狗头岗机埠内每天接纳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工业污水处理厂中水近3万吨,致使内网河道排入老渐河的污水主要技术指标长期处在Ⅳ类至Ⅴ类(个别指标劣Ⅴ类)。此次生态修复治理完成一年以来,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技术指标稳定达到并保持地表水Ⅰ类至Ⅲ类标准。由于采用生态修复提升河道自我净化能力处理,基本没有运营成本,仅此一项,节省污水处理厂建设、提标改造费用近两亿元;此外,每年节约电费、人工成本等运营费用1000多万元。

河流治理的成功,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为推动当地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编:李典蔓

一审:李典蔓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中国环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