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营销翻车暴露管理漏洞 蔚来子品牌陷品牌信任危机

  大众网   2025-04-10 11:03:06

今年清明节期间,蔚来旗下子品牌乐道汽车发布"清明换电随时走"宣传海报,因涉嫌消费传统节日引发舆论风暴。该广告被指缺乏传统文化敬畏,既暴露文案敏感性缺失,更折射文化认知短板。事件最终导致品牌团队人事震荡:两名基层员工被劝退、四名管理者被警告处分、品牌负责人遭严重警告。这场看似偶然的营销事故,实则揭示了新能源品牌在商业逻辑与文化底线间的失衡困境。

审核失效:从创意失控到管理失位

据内部信披显示,争议海报由乐道市场团队自主设计,在未经品牌终审流程情况下直接发布。官方声明承认内容"严重违背品牌价值观,暴露审核体系重大缺陷,已启动风控机制全面整改"。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品牌三个月内第二次陷入广告争议——今年3月"换男友不如换电"的传播方案,就曾因物化男性嫌疑引发公众声讨。

两起事故共同指向品牌管理的系统性风险:前次将情感关系与产品功能强行捆绑,此次将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异化为商业噱头。在流量焦虑驱使下,团队为追求传播爆点屡屡突破价值底线,最终导致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销量困局:短期目标蚕食长期价值

事件发酵次日,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在社交平台宣布离职,称"这是人生最艰难却必须的决定"。回溯其2024年广州车展的公开承诺:2024年12月实现单月交付1万辆、2025年3月突破2万辆,否则主动请辞。然而实际运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月交付量分别仅为5912辆和4049辆,与既定目标渐行渐远。

这场"销量对赌"暴露出新势力的战略迷失:当管理团队为完成短期KPI,选择用争议营销换取市场声量时,实质是以品牌资产的透支换取数据增长。这种饮鸩止渴的运营思维,正在加速消耗用户信任根基。

价值观重构:新势力进入信任保卫战

乐道危机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新能源赛道竞争升级的典型症候。当行业从资本驱动的"概念造车"转向用户主导的"价值交付",品牌价值观正成为生死存亡的生命线。作为蔚来"用户企业"理念的延伸品牌,乐道本应继承母公司的价值基因,却在执行层面屡现创意越界。

这场清明营销事故犹如一记警钟:在智能电动车的持久竞争中,品牌信任的建立需要数年积累,但崩塌可能只需一次错误决策。如何平衡创新传播与文化敬畏,将成为所有新势力必须破解的成长命题。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何尚武

三审:熊佳斌

来源:大众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