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4-10 16:01:5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视频拍摄制作 谢扬烁 龙力
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科技馆……基层科协工作如何开展?辰溪县交出的成绩单藏着破题的关键密码。
“基层科协的工作重点就是做好服务——以科普平台为载体,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群众,服务乡村振兴。”谈及工作的开展,辰溪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张玲告诉记者。
流动的科学课堂,科技馆让科普“活起来”
3月,辰溪县科技馆以“传承雷锋精神 点亮科技之光”主题活动走进山区学校,四足机器人灵活地翻越障碍,引得学生阵阵惊呼。这是辰溪县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日常一幕。
“科普不仅是展品的陈列,更是一场流动的科学盛宴。”张玲介绍,作为湖南省首个县级科技馆,辰溪科技馆让展品“走出去”,拓宽偏远地区学子的科学素养。
2024年,辰溪县科技馆完成20%的展品更新升级,新增的26台无人机、U05机器人、象棋机器人等新兴展品成为流动科普的“新法宝”。这些“会动的展品”被装进货车,组成“科普轻骑兵”,走进辰溪县各大中小学,并深入兄弟县、市、区的20余个学校开展表演。
2024年,辰溪县科技馆参观人数达6.09万人次。科技馆外教育活动30余场次,让受益学生人数增加了50%,并为兄弟县、市、区的8000余名学生带来沉浸式科技体验。
在科普活动开展中,“联合”“共力”成为关键词。辰溪县科协联合县科技局、县应急局,开展系列科普日宣传活动,向学生发放书籍资料2500册,开展科技活动20余场次;邀请长沙名师来辰溪送教送研,进行科学家精神讲解、科技小课堂授课;与县图书馆、县妇联、团县委打造“社区青春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科普进校园”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这背后,有持续的人员与经费支撑。辰溪县科技馆于2019年初正式运营,县财政投入资金390万元,省科协每年下拨30万元~55万元免开经费支持。目前,该县科技馆有科技志愿者23人,讲解员6人,科技辅导员老师4人。
科技赋能,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科技基因
2024年,辰溪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7万亩,完成新造、低改油茶5.54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5.8万亩,“辰溪稻花鱼”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市……
该县农业发展背后,有一群科技志愿者的身影。辰溪县科协通过校地合作、人才引进、科普基地建设等创新举措,构建起“科技小院+院士工作室+示范基地”的创新体系,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科技基因。
校地共建的科技小院成为产业振兴的支撑。湖南农大唐显巩教授专家团队挂帅的农文旅科技小院扎根大酉书院;2024年6月辰溪出现洪涝灾害后,湖南农业大学胡毅教授团队打造的稻鱼种养科技小院,迅速组织17人专家团开展水质消毒、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指导,保障了稻鱼共生系统快速恢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王利宝教授团队建立的油茶科技小院,通过品种改良使油茶出油率提升。
“推广科学技术知识是科协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将科普教育基地搭建到产业融合新场景中。”张玲介绍,乾隆山旅游公司依托辰溪陶艺传统,创新设置动态展示区与互动体验工坊,年接待研学游客2万余人次。凤凰山智慧农业示范园在“稻花鱼节”“生态垂钓”等特色活动中,推广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测等技术,实现农业科普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全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
高端智力成为辰溪县乡村振兴的引擎。县科协邀请柏连阳、刘少军两位院士来辰溪指导。刘少军院士设立院士工作室,开展标准化稻渔种养示范基地建设。
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用智慧激活乡村资源。辰溪,正实践着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