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创新“林长+”机制 林下中药材种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0 16:35:5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张椿林 杨承军 龙雪彦

在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的层峦叠翠间,一场以林下经济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实践正悄然展开。2024年11月,随着《林长+护林员+科技员+产业推广项目扶持方案》的正式落地,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县通过制度创新,将405名生态护林员转化为产业振兴生力军,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制度创新:四位一体机制破题林下经济

初冬时节,在梨溪口乡的山林间,生态护林员补声荣正仔细查看新栽种的金果榄幼苗。以前巡山是防止盗伐,现在巡山还要照看这些绿色银行他轻抚着覆膜保温的幼苗,话语间充满期待。这份转变源于林长+机制创新。该机制通过林长统筹协调、护林员主体实施、科技员全程护航、产业链价值延伸的协同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县10个乡镇的产业发展网络。项目选择黄精、金果榄等道地药材,采取先种后补方式,按每亩3250-4800元标准精准扶持,首批30.84万元奖补资金已惠及26名护林员。

多维赋能:筑牢产业发展防护网

在晓坪乡的示范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正指导农户搭建棚架。我们建立了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县级专家包片指导,乡镇科技员提供全周期免费技术支持,村级土专家同步指导,使得种植户抗灾能力大幅提升。配套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县林业局统一供应优质种苗,提供安全知识培训和物资保障,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前期投入风险;为解决护林员在自己巡林区域实施林下种植所面临的林权瓶颈问题,县林业局借力林权体制改革的利好政策,鼓励护林员个人或依托农村经营主体大力开展林权流转,不断拓展护林员产业发展的宽度;此外,预计2025年推出的林药贷金融产品,为该模式形成了政策+技术+市场三重保障。

生态红利:青山变金山的转化密码

在水宽乡的林下种植区,层层叠叠的杉木林下,金果榄与原生植被和谐共生。这种立体种植模式,使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上升12%,真正实现了叶下掘金不伤林。经济效益同样亮眼,按当前市场价测算,4年后金果榄亩产收益可达8万-10万元,是传统林业的20倍。生态护林员杨波算了一笔账:我家20亩林子全种了黄精,加上巡林工资,年收入能突破10万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振兴蓝图: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芷江的规划清晰而笃定。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突破5000亩,带动就业2000余人,建设3个标准化加工厂。县林业局局长龙声平描绘着发展蓝图:我们正在搭建智慧林业交易云平台,未来可实现从种苗到成品终端销售的全链条信息公开化。随着林长+机制的推广,护林员巡护率从78%跃升至95%,森林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60%。这种以产促护的良性循环,为南方集体林区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暮色中的㵲水河畔,连绵的杉木林在晚风中沙沙作响。林下,一株株中药材幼苗正积蓄着生长的力量。在这片侗乡热土上,生态护林员们守护的不仅是青山翠岭,更是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绿色梦想。随着林长+机制的深化推进,芷江正用实践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就在这方寸林木之间。

责编:易鑫

一审:易鑫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