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理学火花迸发的三大节点

李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0 22:48:06

周敦颐理学火花迸发的三大节点

■李科

周敦颐是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永州人皆以其为荣。作家刘翼平先生著《周敦颐思想地图》,通过深入浅出地阐释,让理学不再玄奥,让周子不再神秘,让圣贤之为可学可借,使读者发自内心地崇敬英雄的先贤。用情颇深,品之味醇。笔者细细领悟,从中嗅出了周子从凡人走向圣人,其理学火花的凝聚与迸发存在几处重大节点,即少年勤学、中年明悟、终生讲学。

周敦颐像

勤学的少年与潇湘文化的高度

周子出生地在今湖南永州道县。《汉书·职官志》载:“县有蛮夷曰道。”古营道县、道州、宏道县和后来的道县,其名称均源于此。这里是汇聚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神奇之地,舜帝孝德首倡中华道德文明,舜帝南巡将道德文明播洒在这片土地上,千年以前这里孕育了影响世界的伟大哲人——周敦颐,三十年前此地又发掘了震惊世界的古文明,这种文明依附了浓烈的野性、玄幻、冥化。福岩洞发掘发现的47枚世界最古老的现代人牙齿化石,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牙齿。玉蟾岩出土的陶片和人工栽培稻,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性产品,证明道州是“古人类定居时代的摇篮”。

周敦颐在此处一个叫楼田的山村生长至15岁,楼田有道山、圣泉、道岩,有人忘情于山水,有人寄情于山水,有人超然于山水,忘情者得快乐,寄情者得情怀,超然者得思想。小敦颐就是这样一位千年智者,他与同伴在道山钻溶洞、攀山崖、戏泉水,玩够后常常一个人凝神发呆,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周子“月岩悟道”,思索天、地、人,悟道、悟理、悟法,五岁能辨五行,十二岁立志求道,这个山村少年体内装着一个不一样的玄胎小世界。《周敦颐思想地图》以诗意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以“道”字为脉络,从陶片和人工栽培稻、象封有庳、舜德文明,到“唐宋四贤(元结、阳城、吕温、寇准)”,再到周子理学,道州之“道”,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三次加载,永州大地上呈现一条清晰可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

濂溪故里

“潇湘”是永州的老字号。虽然潇湘文化还未形成权威的、广泛的、精炼的定义,但古今贤人对此已作了比较深入的开掘,内容、高度、意蕴等轮廓初步形成。周敦颐就是潇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对一个“洞(月岩)”的领悟(世事洞明悟“太极”)、对一条“溪(濂溪)”的拨弄(涤清中华思想发展的源头活水)、对一朵“花(莲花)”的赏析(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将山水人文推向了新的高度。张京华教授在《潇湘文化的高度——访张京华教授》(2021年第二期《潇湘》)一文中论述:“永州发现了距今8万至12万年的福岩洞古人类遗址、距今1万年的玉蟾岩古稻作遗址、距今4300年的舜帝南巡,这三件大事恰与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的,我国具有独立发展的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相对应。”可见,永州文化与中华文明是高度的同频共振。

让人类在远古的黑屋子中找到了打开光亮之门的钥匙,这与周敦颐开创理学在思想界的启承意义惊人的一致,大地和文化对人类精英的塑造力是无穷的。

“冬天里的一把火”!中年明悟却源于一场本心不愿的意外

治平元年(1064)冬,周敦颐以通判之职主持虔州(现赣州)工作,正待举荐升任知州,恰巧此时在赣州城里发生了一场大火。宋王朝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专业公共消防队伍的国家,但仍然挡不住节日狂欢的熊熊大火,当时周敦颐正在各地巡查年关工作,但火灾损毁非常严重,这场大火烧烬了周敦颐的晋级希望,因上任知州赵抃、宰相韩琦等人极力辩护,已经飘到半空的周敦颐实现软着陆,免于革职,平调比赣州小一点的永州。

纵观周子为官一生,忠诚、正直、厚道、积极,乃德才兼备的好官员,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周敦颐也是盼望得到朝廷重用、高升的。治平二年(1065)三月,周敦颐满心惆怅离开赣州,走到与洪州分界处,同在四川为官的好友洪州知府程师孟赶来相送,并赋诗《送虔州通判周茂叔对移永州》:“移官远过耒阳西,好景重重合尽题。永水自然胜灨水,浯溪应不让濂溪。沙头候吏瞻旗脚,境上乡人待马蹄。会是忠贤流落处,至今兰芷尚萋萋。”再感人的抚慰诗也止不住心灵的创伤,周敦颐一步一回头,内心的矛盾、纠结、无奈,久久难以散去。不过从这首诗可看出,曾是汉唐名郡的“永州”和拥有三绝碑的“浯溪”,名显当时。

虔州大火如“炽火烤心”,是周敦颐仕途中最大的一道坎,是福是祸没有如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辗转赴任的一年中,周敦颐经历峰顶、峰谷,清涤真心自性,思想走向清丽脱俗,最终在庐山莲花峰下找到了身心的归宿。

濂溪故里莲花绽放

终生讲学重教,成就“求道救理”的史诗

周敦颐一生最大的功绩是重教,每到一地必教化于民,亲自讲学,追求孔子提出的“无讼”社会。周敦颐首次讲学之地为袁州卢溪。庆历二年(1042),因政绩突出,周子调任袁州(现江西萍乡)卢溪镇市征局代理局长,他不到半年完成全年任务,其余时间响应朝廷号召第一次尝试作“全官讲学”。这一段是周子一生从事官教见习期,也是他从小立志从道理想的一种自觉行动。

讲学的过程是知识积累、思想成熟、研究深入、理论系统化的过程。周敦颐的《通书》四十章,就是他的讲学教案,这一千古教案就是在卢溪时开始备课的。在卢溪,周敦颐实现了从儒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并由此走向大儒、走向道宗、走向圣人。而且周敦颐自创高明的教学方法,让人耳目一新,生达观之效。《宋史·周敦颐传》记载,周子任南安司理参军时向程颢、程颐等授学,给二程外甥侯仲良解惑,借用“情景教学法”,用个极感性的名词就叫“吟风弄月”,从而让学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知识渊博且教学方式吸引人,除了领导的小孩(二程)拜师,更奇葩的还有上司郴州知州李初平本人要当他的学生。

周敦颐在赣州讲学也极负盛名,在这里,知州赵抃亲身为周敦颐讲学当主持,演绎了一段赣州历史上正副职一唱一和的教育史话。而且周敦颐兴教之风几乎影响了所有的著名理学家,他们都热衷于重教办学。一代词宗黄庭坚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全能型”“复合型”文化巨匠,是离周子时间最近的第一位旷世粉丝,他给周敦颐作了至今无人超越的旷世评语: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作者系永州市文联副主席、永州市怀素书法研究院院长)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刘跃兵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