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艺风 | 南岳山下“守”艺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1 08:25:09

作者|田茂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为从事非遗研究,我最近几年连续到南岳进行考察和采访,所以与当地的民间手艺人有比较多的接触,比如竹木雕艺人梁丰助和年轻的剪纸艺术家肖焕等。他们立足南岳本土,甘于寂寞,勤耕不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心目中,他们是当前机器时代的传统技艺人,更是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执着坚守非遗阵地的可贵“守”艺人。

   梁丰助竹根雕刻作品《牧童放牛》。

梁丰助出生于1946年,今年78岁了,仍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作为梁氏竹木雕刻第五代传人,他自幼随父习艺。20世纪70年代末,他被招入衡山县工艺美术厂工作,在南岳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年。1979年,他参加南岳大庙圣帝大殿、南岳佛教道教众多寺观的木雕造像创作和修复工程。他带着一床被子、一个床架和几件衣服,在大庙里一住就是5年。吃住不方便,生活很艰苦,但是他乐在其中。

南岳大庙木雕修复基本完成后,梁丰助搬了出来,从此就在南岳安了家,在大庙附近开设了竹木雕工作室,至今雕刻了两百余件作品。他的木雕作品《麒麟送子南天门》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中荣获“国际荣誉金奖”,竹雕作品《水浒人物》笔筒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银奖”。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先后通过专题策划,对梁氏雕刻艺术进行了报道。

2012年,梁丰助所从事的竹木雕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他成为这一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他的儿子梁铁球接过传承接力棒,跟着父亲进行竹木雕的创作,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梁铁球表示,我不能让老一辈的手艺在我们这一代消失。虽然竹木雕没有打工来钱快,但是每完成一件作品,就有无比的成就感。梁丰助也为儿子的坚持深感欣慰,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队伍里面来。

肖焕剪纸作品《龙蛇迎春》。

同住在南岳的“80后”年轻剪纸艺人肖焕,是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的年轻一代。

出生于1988年的他,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是南岳剪纸的衡阳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最年轻的会长。

三湘四水,剪纸繁多;多元并存,各美其美。

湖南省目前有踏虎凿花和梅山剪纸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还有大桥剪纸、望城剪纸、辰州剪纸、南岳剪纸等八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南岳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剪纸与当地的皮影、刺绣、竹雕、木雕、泥塑等民间文化和庙会、节庆、火神崇拜、福寿信仰等民俗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肖焕生活在南岳这样民风淳朴的文化空间和民俗氛围里,从小耳濡目染,对身边的民俗文化载体——剪纸艺术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知,尤其是他的外婆、姨外婆均是当地著名的剪纸能手,对他产生了直接影响。外婆手把手地教他剪纸,他从小就对剪纸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虽然年轻,但肖焕的创作成绩斐然。2013年,浏阳市举行全国烟花主题剪纸大赛,在高手如云的大赛中,他的作品《中国花炮之都》荣获优秀奖并被浏阳市烟花博物馆收藏。2015年,在湖南桂东举行的“锦绣桂东”全国剪纸艺术邀请赛中,他的剪纸作品《瑶山春早》荣获银奖。

近年来,肖焕集中精力进行南岳风光和南岳民俗主题的剪纸创作。他的剪纸作品《南岳四绝》入选《剪荟潇湘——湖南剪纸新作选》。他尝试将南岳的“寿”文化融入剪纸,先后创作了“寿比南山”“麻姑献寿”等作品,还开发出抱枕、团扇、书签、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大受欢迎。2018年,他组织湖南名家剪纸南岳联展。2024年,为助力在衡阳举办的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他为南岳主题剪纸邀请展组稿。肖焕说,传播南岳的美景和民俗文化,既是南岳人的家乡情结,也是作为一名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

期待着再到南岳去,看望这些可敬、可爱的民间艺术“守”艺人。

责编:邓正可

一审:邓正可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