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4-11 08:58:24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郭洪戎 覃业彦) 4月11日,在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25年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主持人培训会上,石门县第四完全小学(以下简称石门四完小)的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2023064)《城区小学依托劳动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成为焦点。该校所属的楚江街道中心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骆宇以《五维融合·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展示了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引发与会者热烈反响。
“四大策略”破解劳动教育难题
骆宇立足国家“五育并举”政策导向,从“资源建设、课程创新、实践路径、机制突破”四大核心策略,分享了项目组通过“硬件设施+软件建设+学生发展”三位一体推进劳动教育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现场展示的“荷乐种植园”实践基地、智能化劳动教室、跨学科融合课程等成果,生动呈现了学生在劳动技能、科学探究和社会服务中的成长足迹。
“五维”体系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需要打破校园围墙,构建全域育人生态。”项目主持人,石门四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刘玉红介绍,学校整合劳动教室、种植园、养老院、家庭及社区资源,独创“学校—家庭—社会—基地—云平台”五维协同体系,开发“基础+特色+公益”三级课程群,吸全校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2023年以来,学生通过木工制作、智慧种植、敬老服务等实践,实现“劳动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综合成效。
课改深化辐射劳动育人示范效应
据悉,目前,该校已与高校、企业共建劳动教育实验室,开发校本教材6套,其“学科融合+劳动”模式被纳入市级优质课案例库。下一步,项目组将重点推进成果转化,通过建立县域劳动教育联盟、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扩大课改辐射范围,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石门样本”。
责编:彭静
一审:彭静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