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岳楹联中感受美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1 16:46:35

作者|贺辉才

踏入南岳衡山,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长卷,山上各处的名联则是这长卷中最璀璨的篇章,它们镶嵌在寺院、亭台等建筑之上,熠熠生辉。细品这些名联,能获得极大的美感。

思辨之美:哲理在名联中闪光

南天门石坊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此联将宇宙视角与人间道路编织成辩证的经纬。上联以“仰观”开启天人对话,星辰触手可及的错觉消弭了天地界限;下联用“俯瞰”重构空间秩序,让登山者同时成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这种双重透视暗合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哲学思辨,在方寸楹柱间展开庄周式的逍遥游。

藏经殿联:“万事莫当前,吃紧关头,只须一忍;众生皆有佛,修行路远,不要三心。”藏经殿是南岳衡山保存经籍的重要场所,这副楹联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时,要学会忍耐,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坚韧不拔地向前行。

南岳大庙古戏台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以戏台喻人生,道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处世智慧。

玄都观(半山亭)有一名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此联通过“半途”与“绝顶”的时空对照,展现辩证思维。上联强调遵循正道需持续发力,下联揭示领悟真谛需不辞劳苦,二者构成“行”与“悟”的双向互动。“须努力”与“莫辞劳”形成递进式劝勉,将量变积累与质变飞跃的哲学思考,转化为具象化的登山意象,激励人在生活工作中既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不要半途而废,而要不懈攀登,充满知行合一的思辨张力。

韵律之美:平仄对仗的时空交响

玄都观(半山亭)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此联不仅蕴含哲理,而且具有韵律之美。上联“而、但、须”三个虚字构成递进式节奏,与下联“不、欲、莫”的否定词形成音义对位。

邺侯书院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此联数字对仗暗藏玄机。“三万”与“九千”不仅是量词对举,更标定自然的高度,在平仄交替中完成。

祝融峰联:“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此联中“望望(仄仄)七十二峰(平仄仄平);遥遥(平平)一千余载(仄平平仄)”。平仄协调,音韵铿锵。严格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规律,如"工部游时(平仄平平)”对“文公去后(平平仄仄)”,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联尾“继响(仄仄)”与“轻开(平平)”构成仄起平收的完美收束。

意境之美:如诗如画的美学追求

磨镜台联:“色相俱空城廓人民从地涌,山林宛在笙歌钟磬自天来。”此联构建出立体的通感剧场。“地涌”二字让静态山城获得生长的动势,“天来”则使无形梵音具象为可视的丝竹。这种意境营造技法,与王维“空山新雨后”的诗歌美学一脉相承,在虚实相生间达成国画般留白的效果。

南岳大庙联:“登峰巅俯视洞庭高唱江从东去,问天下谁称福地长歌风自南来。”此联宛如展开的山水长卷。动词“登、俯、问、歌”串联起四个蒙太奇镜头,在动静转换间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意境升华,恰似范宽《溪山行旅图》中“远望之以取其势”的美学追求。

上封寺联:“上摘星辰旁飞日月,封弥云雨泽沛山河。”此联以夸张笔法凸显山寺之高——伸手可摘星月,意境雄奇而庄严。上封寺又一联:“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林下清风。”此联撷取四个清逸意象:朱霞白鹤明艳出尘,明月清风澄澈空灵。色彩(朱/白)、时空(天半/山间)、动静(飞鹤/清风)的对比,构成一幅遗世独立的仙境图卷,完美诠释“人间清净地”的禅意。

南岳大庙联:“四岳踞黄河,个个称雄,惟兹坐控长江,使挟汉潜,望洋朝海;一尊瞻赤帝,巍巍在上,但愿灵钟大楚,笃生申甫,为国补天。”此联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文辞之美:珠玑琳琅的修辞手法

忠烈祠联:“七二峰如见旌旗共仰精忠光日月,百千劫尚留正气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此联用典如盐入水。岳飞“收拾旧山河”的名句被巧妙化用,数字“七二”与“百千”形成历史纵深感,“旌旗”“正气”等意象群构建出悲壮的审美场域,堪称文天祥《正气歌》的楹联变奏。

南岳大庙正殿联:“威镇南天,万古神岳尊赤帝;位司火府,千秋俎豆祀祝融。”此联以“威镇”“位司”开篇,庄重肃穆。“万古”与“千秋”时空对举,“赤帝”(炎帝)与“祝融”(火神)呼应,既显南岳祭祀之正统,又暗合五行中“南方属火”的意象。联中“镇”“尊”“司”“祀”四个动词如四柱擎天,撑起整联的雄浑气魄。

祝融峰顶舍利塔联:“白云飞去青山在,青山常在白云中。”此联运用回文手法,以“白云”与“青山”的往复映照,形成时空流转的意境美。“飞去”与“常在”的动静对照,既展现云卷云舒的自然之趣,又暗喻佛法真如的永恒。文辞上,“飞”字灵动,“在”字沉稳,七言句式简净空灵,如一幅水墨写意。

上封寺山门联:“上摘星辰旁飞日月,封弥云雨泽沛山河。”此联以"摘星揽月"的夸张笔法突显山寺凌云之势,“泽沛山河”则化用《尚书》典故。动词“摘”“飞”“弥”“沛”四字如画龙点睛,使静态山景顿生磅礴动感。骈俪句式工整如律诗,而“星辰/日月”“云雨/山河”的天地对仗,更显文辞的雄浑气象。

空间之美:天人合一的建筑诗学

南天门牌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此联将建筑尺度转化为审美体验。“仰步”与“俯临”的视角转换,使游客在拾级过程中完成从俗世到仙界的空间穿越。这种“可游可居”的设计理念,与郭熙“三远法”的山水画论形成跨时空共鸣。

水帘洞联:“夏洒冬凝万千珠玉空中坠,雷奔云泻咫尺烟霞足下生。”此联利用自然元素拓展空间维度。水幕的动态美与楹联的静态美构成张力,将二维文字延伸为四维时空体验。这种借景手法,暗合《园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营造智慧。

祝融峰联:“地迥不遮千眼阔,云空只许一峰高。”

此联构建垂直空间意象。”此联中“地迥”与“云空”形成天地纵轴,“千眼阔”展现水平视野的无限延展,而“一峰高”则突出祝融峰刺破云空的孤绝高度,在二维平面上营造出三维立体空间感。

南天门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视红尘烟火遥。”此联通过“仰观/俯视”的视角转换,形成天门界分仙凡的垂直空间结构。上联指向穹窿星汉的天界,下联俯瞰人间烟火,天门作为临界点的空间意义得到诗意强化。

半山亭联:“山腰住脚,且看云海浮沉处;峰顶回头,已是烟霞缥缈中。”此联以登山动线构建叙事空间,“山腰”与“峰顶”标记位移坐标,“云海浮沉”与“烟霞缥缈”则随高度变化呈现不同空间景观,形成流动的空间体验。

责编:邓正可

一审:邓正可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