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我”是什么梗?为啥这么火

    2025-04-11 12:13:57

最近,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老祖宗回答我”的热潮,原本严肃的古人形象以情绪化的方式发出质问,这种反差感让网友们直呼仿佛“8G冲浪连上古代WiFi(无线网络)”。那么,“回答我”这一热梗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火爆出圈的呢?

网络热梗借AI创作火遍网络

“回答我”这一网络热梗,可以追溯到B站的一位游戏博主“小明剑魔”。在一次游戏直播中,他因输掉游戏并受到观众言语刺激,情绪激动之下说出了一系列金句,其中就包括“回答我”和“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为什么)”。这些金句因其强烈的情绪表达和独特的语境,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了关注。

随后,在AI技术的助力下,网友们将这段直播音效巧妙地运用到古人“复活”的视频创作中。通过AI技术,杜甫、王羲之、苏轼等历史人物仿佛穿越时空,对着镜头以情绪化的方式表达自我。这些视频中的古人,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严肃、庄重的形象,而是以一种近乎“发疯”的状态,回应着网友们的疑问和调侃。

杜甫在视频中回应“为何天天写惨诗”的疑问,他以一种近乎抱怨的口吻说道:“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WiFi全断,换你你不emo(忧郁、伤感)啊?回答我,你难不难受?”将现代网络用语与古人情境相结合的创意,让网友们感到既新奇又有趣。王羲之则对“为什么不写大字”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他以一种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这种幽默而又不失风度的回应,让网友们对王羲之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官方“下场”用AI复活古人

除了个人创作者,这股热潮也吸引了众多官方账号的参与。不少博物馆、地方文旅的官方账号纷纷“下场”,借助家乡的历史名人进行“花式宣传”。苏州博物馆借助AI技术“复活”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以其诙谐幽默的口吻回应后世对其“风流”的误解。漳州市博物馆也发布了以南宋哲学家朱熹为主人公的“回答我”风格视频,视频中朱熹讲述了自己60多岁仍在坚持研究、拒绝“躺平”的经历,赢得了网友们的点赞。

各地文旅部门也不甘示弱,纷纷借助这一热梗为家乡旅游宣传助力。杜甫在视频里对着镜头大喊:“我杜甫魂牵梦绕的故乡你都不关注吗?回答我!”苏轼则急眼催促:“为什么还不来浙江?”这种暴躁中透着傲娇的反差操作,让网友们集体沦陷。

甚至连消防、警察等官方账号也加入了创作行列,通过“回答我”风格的视频进行科普和宣传。警察在评论区与网友互动,增强了视频的互动性和传播力。

关注热梗背后的情感和尺寸

“回答我”系列视频的火爆,背后是微妙情感的同频共振。这种“严肃内容咆哮着说”的方式,兼具娱乐性与互动性,且易于传播。它成功打破了历史知识的厚重壁垒,满足了受众对新颖内容的阅读期待。同时,这些视频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作品融入现代语境,降低了公众接触历史的门槛,使得历史知识和文化观点的输出更吸引人。

然而,随着这一热梗的广泛传播,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网友认为这种模式有些“冲击力过强”,乍一看会“吓一跳”。同时,也有人担心AI创作可能会陷入低俗的恶搞或擦边行为。因此,在享受这一热梗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思考,注意创作的边界和尺度。

(来源《文萃报》3438期)

责编:伍芳芳

一审:伍芳芳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