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 株洲日报 2025-04-11 13:01:36
近期,株洲日报跟踪报道了天元区推出“城市菜园”的相关新闻,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有人关注哪些地方会开辟“城市菜园”,以及如何申请获得种菜的机会,有人讨论“城市菜园”的可行性操作方案,有人关注其背后的深远含义。
▲“城市菜园”里,居民们忙着开垦种菜。记者/易蓉 摄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农耕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国人对种菜的热爱根植于血脉之中。无论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告别田园迁居城市的新市民,还是随着子女来到城市生活的中老年人,辟一方土地,撒播下种子,再亲手收割下最放心的蔬果端上餐桌或者馈赠亲友,是最能提供情绪价值的生活方式。
在小区里,笔者听到多位中老年人“既割舍不下年纪尚小的孙儿,又总是惦记着老家的菜地和鱼塘”的感叹;亲历过因为无序种菜,沤肥、焚烧造成污染引发的激烈邻里冲突;感受过管理者既头疼,又拉不下脸来“硬办”的为难;也看到过身边人在退休之后,租赁下位于城郊的菜地,无视每天开车往返的成本,只为收获一份与土地对话的安心。
城市“菜园子”管理能不能“两全”?是基层治理绕不开的话题,最终也会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鲜活注脚。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一片菜地里的光合作用,让蔬果蓬勃生长,也让城市的温度荡漾开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我欣喜地看到,这样的生动实践就在身边发生。
平整、划分好闲置土地,以“摇号”方式让居民认领只是第一步。为了把好事办好,街道办还组建起了“智囊团”,围绕可能出现的管理维护、环境卫生等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出预案。各个小区陆续出台了种菜公约,建起了工具房、划分了清洗区、安装了捕鸟网,有些小区还组建了“委员会”,专门负责菜地管理和矛盾调解。
当一城之家,便要聚一城人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格外注重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笔者相信,一份实实在在的田园之乐,必定能帮助“拿一线工资,干着全球事业”的高端人才们稳住“大后方”,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在株洲过上北欧小镇的生活。这桩基层治理“小事”背后透露出来的城市温度、干部情怀、创新思路、执行能力,也会是最好的城市形象广告。
希望这颗撒播在株洲一方菜地里的种子,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可操作的常态化机制、可复制的经验,甚至出台管理办法,让更多地方热爱种菜的群众在株洲经验中收获笑容和暖意。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株洲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