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13:34:09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1日讯(通讯员 陈莹 记者 王璐)近日,41岁的张女士攥着厚厚一叠检查报告,坐在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的诊室里,心情复杂。过去半年,她一直以为自己的眼睛不适是“干眼症”,滴眼药水却迟迟不见好转。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确诊为“眼肿瘤”——右眼视神经鞘脑膜瘤。
误诊半年:肿瘤的“障眼法”
一年前,张女士就发现右眼常有异物感,尤其在长时间用眼或干农活时,像有砂纸摩擦,还伴随胀痛和视力模糊。她上网查询后,自行诊断为“干眼症”,并坚持滴眼药水缓解。然而半年后,症状突然加重:右眼视力急剧下降、眼球转动疼痛,甚至右眼逐渐突出。
她先后在县城医院和省三甲医院就诊,却得到不同结论——有的怀疑“颅脑损伤”,有的声称“视神经正常”。最终,经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黑龙江省区副总院长郭庆教授详细检查,才揪出真凶:视神经鞘脑膜瘤。而此时,她的右眼视力已降至0.04,几乎失明。
400倍显微镜下成功“拆弹”
由于视神经鞘脑膜瘤位置特殊,紧邻视神经、颈内动脉及颅内重要结构,被称为“眼科手术的禁区”。这类肿瘤会逐渐压迫视神经,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若向颅内蔓延,可能引发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受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郭庆教授为患者做手术)
面对这一挑战,郭庆教授集结了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眼眶病团队专家,经过严密的探讨,决定采取难度较高的“外侧开眶术”。通过眼眶外侧壁入路,直接暴露肿瘤,避免对视神经的牵拉。
手术中,郭庆教授在400倍显微镜下,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钻石刀逐层分离肿瘤与神经。凭借精准操作,团队成功切除肿瘤,且未损伤周围神经纤维。术后复查显示,张女士右眼视力提升至0.08,较术前“盲眼”状态明显提升,可以辨认眼前手指数量、自主行走避让障碍物等,实现基本生活自理。
郭庆教授指出,视神经鞘脑膜瘤多发于中年女性,虽是良性肿瘤,但有恶变风险。他提醒,若出现单侧视力下降、眼球突出或转动疼痛,务必尽早就医。早期手术联合放疗,可最大限度保留视力,避免肿瘤侵入颅内危及生命。
公益援助:为困难患者点亮希望
由于手术费用较高,而张女士家庭经济困难,郭庆教授通过“眶护光明”——眼肿瘤眼眶病公益救助基金为她申请了补助,大幅减轻了负担。
据悉,“眶护光明”——眼肿瘤眼眶病公益救助基金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联合爱眼公益基金会共同设立,以帮助眼肿瘤及眼眶病患者(含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肿瘤、眼眶骨折、眼眶炎症等)获得及时的救助和规范的治疗。自2022年启动以来,该基金已帮助众多眼肿瘤及眼眶病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近年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引进以孙丰源教授、袁洪峰教授、郭庆教授等眼眶病知名专家领衔、多位眼眶病专科医生组成的硕博医疗团队,为眼眶病、眼肿瘤患者提供了强大的专业保障,团队首次将眶减压手术引进国内,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甲状腺眼病眶减压术联合角膜移植术等高难度手术,同时在眼科影像诊断、眼部肿瘤及眼眶病综合诊疗、眼眶恶性肿瘤综合诊疗、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眼病个性化精准减压、导航辅助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等领域均拥有丰富经验。目前,该团队已经成为国内眼眶病眼肿瘤领域最主要的力量之一,为疑难眼病患者保驾护航。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