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2 08:20: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张永琼
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将拉开帷幕,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焊接专业教师兰军与学生周杨的师徒组合,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一位是深耕焊接领域20年、从一线工匠转型为王牌教练的匠人;一位是从农村少年蜕变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得主的“焊界新星”。
他们用汗水和信念诠释“工匠精神”深刻内涵,为大赛注入蓬勃向上青春力量。
技术尖兵到王牌教练的蜕变
兰军的成长史,是一部用焊枪写就的奋斗史诗。20年前,从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毕业的年轻人,怀揣着焊接技术赤诚热爱,扎根企业生产一线。
火花四溅车间,他一蹲就是十几个小时,烫伤好了又添新的,工作服被焊花烧出一个个小洞。这份执着,让他在岳阳市职工技能竞赛中摘得桂冠。
2018年,兰军带着一身绝技重返母校。在企业与讲台之间,他架起一座桥梁,创新"实战模拟+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批焊接技术人才。
2023年泰国EBI生物创新公司项目中,他带领团队攻克异构化反应加热炉高压焊接的世界级难题。当国际专家对"零失误"焊缝质量赞不绝口时,他只是平静地说:"这是团队的力量。"
寒暑假,兰军带着焊枪走进企业车间。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帮扶环县华池的焊接培训中,他手把手教当地工人;在科美达企业的技术攻坚中,他连续工作36小时解决生产难题。
"焊接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心里责任。"兰军说了二十年,也做了二十年。当他即将站在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舞台上,飞溅焊花不仅照亮脸庞,更照亮无数技能学子未来之路。
乡村少年的“焊花人生”
出生在岳阳农村的周杨,从小痴迷机械修理,中考后毅然选择焊接专业。“别人觉得职校是退路,但这里是我的起点。”带着信念,他开启“焊花四溅”的奋斗人生。
实训车间是他的主战场。为掌握仰焊技术,他每天保持仰卧姿势练习数小时,即使火花烫破手套也咬牙坚持。
2023年岳阳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前夕,他在训练中发现焊缝存在0.5毫米的气孔,反复调整电流、角度直至凌晨,最终在赛场上以完美作品斩获一等奖。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焊接技术赛项上,他将平时训练技法充分发挥,将焊缝外观与内部质量做到极致,和另外两位队友一起为学院摘得银牌。
赛场上的“双重角色”
作为教练,兰军为周杨量身定制“特训计划”,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赛场环境,通过高速摄像机分析焊接动作的毫米级偏差。
作为选手,他每天与学生并肩训练,用行动诠释“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老师同场竞技,既是压力更是动力。他的每个操作都是教科书级示范。”周杨感慨道。
一次模拟赛,周杨因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焊缝偏移,情绪低落。兰军并未责备,而是默默拿起焊枪,在相同条件下完成操作,用实际成果证明“问题永远有解法”。
当晚,师徒二人彻夜复盘,总结出3项应急方案。这种“不放弃每一毫米”的执着,正是工匠精神的最佳写照。
让技能之火照亮未来
对于大赛,兰军充满期待,“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试金石,我希望通过比赛,推动焊接技术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焊枪连接的是钢铁,但锻造的是人生。只要心怀热爱,平凡岗位也能焊出不平凡的光芒。”
周杨则将比赛视为突破新起点,“我想挑战更高难度的焊接项目,用奖牌证明巴陵技工的实力。”他坦言,梦想是成为老师那样的“双面匠人”,既能站上全国领奖台,也能扎根车间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兰军与周杨的故事,是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以赛促教、以技育人”理念的缩影。他们用焊枪绘就的,不仅是赛场荣耀,也是一条技能成才康庄大道。大赛舞台终会落幕,但工匠精神火炬永不熄灭。
责编:张永琼
一审:张永琼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