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1 17:10: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周艳梅
4月2日,安乡县第三届清明主题诗会在碧云书屋启幕、汤家岗遗址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30多位知名诗人、作家、画家、书法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安乡黄山头刘弘墓、罗贻斌纪念馆和汤家岗遗址等名胜古迹,并现场吟诗作画,抒发情感。诗会活动上,还首发了《7000年汤家岗》散文专刊和《大暑》诗集,进行了书画名家作品捐赠、表演了歌舞、诗歌朗诵等精彩的节目。活动吸引了周边群众热情参与,标志着安乡清明诗会这一地域文化品牌日趋成熟。
清明主题诗会已在安乡县连续举办了三届,是安乡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历史文化精神内涵融入地方文艺,积极探索“文化+”,以文凝心、以文兴业、以文化人,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
以文凝心,奏响“回归经济”最强音
第三届清明诗会的主题是“千年期盼,游子归来”。活动以对汤家岗先民的追思和对七千年汤家岗文化的致敬,召唤在外游子归来建设家乡。
近年来,安乡县大力实施回归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吸引人才回归、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举措,取得了12个乡镇实现商会建设全覆盖、吸引企业回创16家、人才回归532人、资金回流40.3亿元的亮眼成绩。这些成绩让安乡县的清明诗会有了深度的动作空间,而清明诗会的成功举办又有力促进了安乡县回归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潺陵大地一片春潮涌动:从商海弄潮儿成功转型乡村振兴带领路人的梅培元到坚守“我的根在安乡”的刘云峰,从“乡愁馆”里留住乡愁的廖红林到以赤子情怀擘画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的李徐……他们把对家乡的一腔热爱,付诸实干实绩,在安乡大地上绘就了壮丽的“回归经济”华章。
安乡县“回归经济”的新气象也激发了文艺家们的蓬勃创作活力,在“回归经济”见闻老乡说专栏,熊兴保、碧云、周碧华、罗先华等文化名人纷纷撰文,以《安乡有蔸菜蕻儿》《遥远的汤家岗》《父老乡亲的呼唤》《梅花盛开的村庄》等极具感召力的文章力赞“群雁”回归带来的家乡新变化。
为了让更多的游子感受到家乡的召唤,本届清明主题诗会紧扣“回归”主题,省市文艺家、作家和诗人熊大炎、李牧、张玉波、熊伟、月下、李不嫁、刘金国、庞道兴、张波、田桃源、陈雪琴等共创作《红梅吐艳》国画、《千年期盼游子归来》书法、《千年之约》《故乡把我埋的很深》《归乡的灯火正明亮》等诗歌文艺作品30多篇,堪称文化盛宴。正如安乡县委宣传部部长刘飞所言:“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深的牵挂,回归家乡是每一位游子心中最真的愿望,围绕‘回归经济’而创作的文艺作品就是对一愿望最有力的回应。”
以文凝心,桑梓聚力,这个春天,安乡奏响了一曲“回归经济”最强音。
以文兴业,赋能“农文旅融合”添活力
汤家岗遗址是长江中游和洞庭湖区远古文明摇篮,有着七千年厚重历史,是白陶文化的家乡、稻作的发源地,特别是出土的白陶盘上神秘的八角星圆周纹饰,已作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徽”,彰示其不凡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安乡县致力于发扬光大这一文化瑰宝,深入挖掘汤家岗文化内涵深度赋能农文旅产业,纳入文旅活县三年行动战略,持续发力,部署打造汤家岗遗址本体保护陈列展示、环境整治、安全防护、水系等建设,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以红色文化为主导的梅家洲村是安乡文旅的又一网红打卡地。玖源公司通过保护弘扬安乡游击队革命事迹与革命精神,建成安乡游击队陈列馆,打造以“梅”为主题的有机农业旅游公园,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背景、有机产业为基础、生态加工为实业、休闲农业与精品民宿为特色、国防教育为亮点的国家AAA旅游景区——梅园,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带动周边29户农户开展民宿出租、农产品销售、餐饮服务等,共享农文旅融合红利。2025年3月18日,梅花盛开的梅家洲村迎来了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到此关心春耕、查访农事,殷殷嘱托温暖民心。
入夜,安乡酱卤不夜城灯光璀璨,街区新增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业态为美味的安乡酱卤新添上了几分韵味。湖南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游和平和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胡丘陵参观安乡酱卤不夜城时品尝安乡酱卤后连连称赞:不愧“中国酱卤之乡!”
桃源县作协主席田桃源在安乡的活动一结束,就捧出了热腾腾的《向安乡学习》文章表达内心的激动。安乡县文联主席石概志说:“安乡地方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安乡酱卤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还通过展示老照片、书画小铺、木雕、烙画等方式,以安乡酱卤饮食文化和安乡地方文化赋能安乡酱卤不夜城,不断提升、丰富安乡酱卤的气质与内涵,为酱卤产业添‘才’更添‘彩’。”
以文化人,作好“文化传承”新篇章
安乡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连续三届清明诗会的举办只是近年来安乡县积极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其中一道亮丽风景线。黄山头镇作为清明诗会的发起地,与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人文氛围有着莫大的渊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柳宗元当年曾夜访黄山名士段弘古,留下了“舟泊南禅湾,夜访段弘古”的千古名篇。
2014年7月,黄山头成立诗词协会,诗词爱好者从8人发展到近200人,且绝大部分是农民群众。随着规模扩大,又相继成立了界沟社区和理兴垱社区分会,诗友平均年龄约60岁,整体创作氛围浓、活跃度高。据悉全镇累计已创作诗歌万余首、书法书画作品2000余幅,出版诗集9套。界沟社区还建设了近500米长的文化诗墙,上登载诗词近300首。2015年,黄山头镇获评“中华诗词之乡”,这一方土地绽放出了浓厚的文化光彩。
1971年,祖上四代从事木雕的潘能辉出生于安乡黄山脚下,在爷爷的熏陶和指导下,潘能辉从小学习书画,15岁开始接触木雕。20岁,潘能辉去到深圳、香港等地给海外客户做木雕。
身在异地,心系家乡。浓厚的家乡文化根脉始终在心中召唤着他,2013年,他和妻子回到安乡老家开办木雕工作室,围绕地方特色建筑、民间风俗等主题开展木雕创作。2019年,潘能辉的工作室入驻常德河街非遗街区,夫妇二人以非凡匠心创作打磨木雕作品。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考察调研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在鸳鸯走马楼展出的潘能辉巨型木雕《湘行散记》设计图,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赢得点赞。下阶段,安乡县将继续致力于推进非遗展示馆建设,传承发扬安乡硪歌、安乡跳三鼓(曲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非遗精彩魅力,提升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020年,湖南知名作家、文化名人碧云满怀爱乡之情,以文报恩,回家乡黄山头镇黄土堤村改造老宅建成“碧云书屋”,成为对接省文学艺术界名家、提升推介安乡文艺的重要纽带。2023年初,碧云书屋举办了“问安吾乡”安乡县第一届清明主题诗会,不久,“碧云书屋”被安乡县委县政府授予“安乡县文艺创作基地”称号。至今,连续举办三届诗会的“碧云书屋”共吸引国家、省、市、县文艺家创作高质量文艺作品数百件,已成为湖湘文化的一张名片。对此,心怀深厚家乡情怀的碧云在他的文章《遥远的汤家岗》中深情写道:“我为了家乡奔走呼号,身为作家,理应身先士卒,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幸福安康,百业兴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安乡县将进一步深化文化赋能的实践与探索,持续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奔赴”,打造文化成为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文化大繁荣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