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春天的10℃”比“秋天的10℃ ”更暖和?

王铭俊   湖南日报   2025-04-11 19:10:35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体验:明明是同样的气温,在春天和秋天的感受却大为不同——

  好像同样是10℃左右的天气,春天就是比秋天暖和些?

  这到底是啥原因?其中有何原理?

  今日科普,为你解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深入探究“同温不同感”前,不妨先了解一下人体对冷作出反应的过程。

  气温下降时,我们皮肤上的温度感受器最先捕捉到变化,并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

  收到寒冷信号,下丘脑一般会指挥身体做出应对措施:首先就是血管收缩,尤其是皮肤等外周血管的收缩。

  科研工作者就此展开了研究。

  研究发现,与住在热带地区的人比,北极原住民面对寒冷时,血管收缩和打寒战的程度更小。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低温环境。

  一些需要经常将手放在冷水中的渔民,同样对冷产生了“免疫”——让渔民和普通人把手泡在同样温度的冰水中,渔民手部的温度会略高一些,这也是身体为适应寒冷做出的反应。

  春天时,我们经历了漫长寒冬,变得像北极居民一样,对冷更加包容,因此当气温略微回升,立刻显得燥热起来。而秋天的我们刚度过漫漫长夏,像热带居民一样没有对冷产生“免疫”,因此气温一降,就被冻得不行了。

  这类对寒冷的适应一般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当然了,影响体感的因素还有很多:地理学家认为春天太阳直射点更靠近北半球,太阳辐射强,所以感觉更暖和;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春天和秋天对相同气温的不同感受,也可能是受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更好地克服换季中的不适感,比如运动。

  所以,何不走出家门迈开腿,让春天的10℃无限接近秋天的10℃?

  参考文案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科普中国

责编:李传新

一审:王铭俊

二审:杨丹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