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兵 李礼壹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3 08:09:44
3月5日至8日,市民政局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在冷水滩区举办永州市第二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永州市民政局供图)
刘跃兵 李礼壹
潇湘大地,民生为基。
五年来,永州民政系统以“兜底线、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为主线,在困难群众救助、养老育幼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深耕细作——
构建起“大数据+脚底板+‘救助通’核查”的动态监测体系,建立覆盖全市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数据库,通过分层分类救助机制精准施策。
帮助困境儿童“飞出大山看世界”,奔赴北京、重庆,开展研学活动。“萤火虫”陪伴关爱困境儿童。养老助餐助力老年人“食”事。
民政改革催生治理新气象:殡葬领域、婚俗改革、合约食堂,为老百姓减负,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困难帮扶。
五年来,从困难群众家门上的“民生二维码”到田间地头的社工电动车队,永州民政用一项项务实举措、一组组暖心数据,用制度刚性守护民生柔性,以政策力度传递城市温度,勾勒出一幅充满温度与力度的民生画卷。
织密兜底保障网,让困难群众生活“有底气”
东安县一个社区,许多困难老年人家门上张贴着特殊的信息二维码。工作人员轻轻一扫,居民年龄、地址,以及适老化改造内容、改造指导单位、施工单位一目了然,还详细罗列了所改造的设施型号、数量以及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
这枚凝聚民生关怀的二维码,折射出永州民政系统以创新思维破解养老难题的实践探索,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永州民政以动态监测、精准施策、服务升级三支笔,勾勒出民生兜底保障的立体图景。
动态监测机制始终是民生保障工程的第一道防线。永州民政通过“大数据+脚底板+‘救助通’核查”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构建起覆盖全市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数据库,加强低收入人群动态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救助困难群众。
在江永县,这套监测体系催生出分层分类救助的创新机制:将救助对象精准划分为“全家保”“单人保”“临时救助”三类,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当独居老人生活出现困境时,可以享受“1+3”助餐模式的好处,选择在社区食堂就餐。5年来,江永县已推广每1个社区食堂,辐射3个周边社区的模式,让2万余名60岁以上老人告别“做饭难”。
江华瑶族自治县则建立起“12334”帮扶体系,通过专业队伍统筹、双轨政策衔接、三重识别筛查的立体架构,确保返贫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每个角落。而在道县,则大力推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办法,由过去的“评”改为“算”,由分类分档救助改为差额精准救助。
民生保障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制度设计上,更展示在“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支撑上。
五年间,永州建立起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保障标准调整机制,稳步提升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 2025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攀升至740元/月、5820元/年,相比5年前,分别增长48%、45.5%。2020年以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均提升42.86%,惠及全市残疾人群体;散居孤儿和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最低保障标准分别增长43.75%、33.33%;年均保障低保、特困救助对象21.42万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5.8亿元,同时,严格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发放,严肃查处虚报冒领行为,利用制度刚性守护民生柔性,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从“生存保障”到“生活赋能”,永州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新模式。零陵区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瞄准社会救助、“一老一小”、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绘制服务清单。在江华,则创新“社工+”模式,2022年,实行“1+3”民政服务模式,即依托乡镇社工站及社工,服务民政“一老一小”、社会救助、乡村治理三大项目。
这种“物质+服务”的复合救助模式,将冰冷的救助数字转化为有尊严的生命温度。
托起“朝夕美好”,绘就老幼幸福“同心圆”
清晨,蓝山县社会福利中心的院子里,一些老人正跟着护理员练习八段锦。
这座福利中心是蓝山县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该体系中,全县整合闲置校舍、村委会用房,建成105个村级互助养老点,并改造老年助餐点,聘请社会第三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娱乐及上门服务,打造出了一个15分钟养老圈。
永州民政从“银发关怀”到“幼苗呵护”的努力清晰可见—— 五年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成高标准县(市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个、乡镇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21个、村社养老服务设施2320个。 2024年,全市完成了50家养老助餐点建设,养老助餐模式在媒体进行广泛推介;5年以来,全市2.4万名60岁以上无入住意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00%签订照护协议、发放照护补贴,实行委托照护;建成总投资近亿元的市医养康体中心,提供养老床位252张、医疗床位148张,实现“医养结合”高质量养老服务的供给。
双牌县,“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的牌子熠熠生辉。零陵区“1+1+4+N”养老服务一张图徐徐展开,打造“养医联体”,特困老人享受“家门口”的医疗护理;东安县与上海长护集团合作,为全县3700余名分散特困人员开展日常照料、探访关爱等居家照护服务,在此基础上,面向全社会老人开展“助餐、助洁、助急、助行、助浴、助医”等居家上门服务,破解居家社区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难题。
而在永州救助管理站,一场跨越11年的团圆曾让工作人员红了眼眶,漂泊多年的梁维刚终于回到云南老家。他能够回家,受益于工作人员的“扁鹊”寻亲工作法,即通过“一望”(观察随身物品)、“二闻”(听人员口音)、“三问”(问人员信息)、“四切”(通过自媒体平台、人像比对立体化扫描手段找居住地)开展寻亲服务。
类似梁维刚这样的温情时刻,五年间上演了37次。寻亲故事及做法进入2021年省厅举办的“奋进百年路 迈向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中,并斩获一等奖,“扁鹊”寻亲法得到了全省关注。
更多希望正在“小”处萌芽——
永州市民政局、永州市慈善总会组织的“飞出大山看世界”项目,分46批次带着1372名困境儿童飞往北京、重庆,孩子们在故宫太和殿前仰望飞檐,在天安门广场凝视国旗,梦想的种子悄然生根。零陵区的“善心课堂”里,通过链接全区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0余人次困境儿童获得免费课外辅导。
通过“阳光护蕾”“福彩圆梦”等公益项目,累计举办未成年人关爱活动9800余场,走访留守儿童62.8万人次,发放慰问金820万元;冷水滩区围绕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身有人护、心有人爱、学有人教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五有”工作目标,开展假期托管班,建设城乡全覆盖、特殊群体与普惠型相结合、社区与园区相结合、普场与专场相结合的“扶苗”工程。该模式获省委领导高度肯定,已在全市推广。
此外,还推进福彩转型改革,大力支持慈善力量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残有所助、困有所扶”上展现民政为民新作为,5年以来,全市共发放慈善款物3.37亿元,共销售福利彩票27.75亿元,筹集公益金8.88亿元。
婚俗改革则为幸福生活注入新风,五年间,一方面,全市以“区块链+婚姻登记”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加快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开创更多婚俗新模式、新理念,把婚姻嫁娶“开心事”办成“暖心事”。
2024年,“寻爱小镇·执手一生”的集体婚礼、婚恋交友活动在江华水口镇举办,年轻的新人们在活动中享受爱情的美好。作为全省20个婚俗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江华积极推动婚嫁习俗转型,打造“寻爱小镇”集体婚礼品牌,微电影《爱在大瑶山》传递婚恋观,爱从“简”开始。
零陵区则别开生面,将古装婚礼与文旅融合,举办“一眼千年·情定零陵”全省首届古装集体婚礼,新人身着汉服在柳子庙前许下誓言,传统与现代交织出文明新风。
刀刃向内破难题,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
一个夏天,蓝山县一场“鲜花换香纸蜡烛”活动引人瞩目,通过工作人员的引导,人们累计用了30万朵菊花替代香纸蜡烛进行殡葬。这一幕被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和湖南卫视播报。
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移风易俗的瞬间,更是永州民政五年如一日破解民政痛点的决心。
改革是破局之钥,治理需久久为功。殡葬领域就是一场“刮骨疗毒”的改革,五年来,永州民政直击群众关切。2024年以来,全市排查57条问题线索,查处殡仪馆乱收费次数2648次,取消收费项目104项,减免群众负担410.52万元。《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助办法》同步出台,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遗体接运、暂存、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预计每年为困难群众减轻丧葬负担500余万元,真正做到把群众的“身后事”变为“放心事”。
殡葬改革之外,基层社会治理民政工作改革亦在深入展开。江华,20台电动摩托车从各乡镇社工站出发,走乡串户。这是江华民政局的“志愿服务队”,旨在为解决乡镇社工们入户走访交通难题。为社工配车之举被新湖南、《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广泛报道,是湖南省的首创,打通了民政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5年来,永州民政引导社会组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全市500余家社会组织对接180个项目,积极开展消费帮扶,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
翻开《中国反腐倡廉蓝皮书》,零陵区的“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赫然在目。江永县,则通过“合约食堂”遏制铺张攀比,实施规范化管理,规定酒席规模、菜品成本、烟酒标准等,操办红白喜事30多场,礼金得到合理控制,村民办酒成本大幅降低。
此外,全市还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完成2267条乡村道路的命名、备案和公告,完成3.8万条地名数据的入库和审核;编撰出版永州市《图录典志》《永州抗日地名录》《永州诗歌地图》等,《文脉春秋-永州》和《东安篇 地名记》在中央电视台播放,通过宣传地名进一步推介永州。
民生答卷,永无终点。五年来,永州民政以“为民爱民”的初心、“刀刃向内”的魄力,将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以民政一域一业为永州社会大局发展源源不断、滔滔不绝添彩增光。站在新起点,这幅以人民为中心的温暖画卷,仍在潇湘山水间徐徐铺展。
责编:杨永玲
一审:杨永玲
二审:刘跃兵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