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心村”逆袭的背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3 22:04:16

短短4年时间,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村集体经济从2万元跳增至200余万元

—— 产业“空心村”逆袭的背后

(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全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暮春时节,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的油菜已开始结籽,穿村而过的马家溪两旁水田里小荷已露尖尖角,村里凤娇碣滩茶有限公司正组织村民采摘鲜茶叶。“现在村集体经济殷实了,干活更有劲头。”正在忙活的村党支部书记宋海告诉记者。

马家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曾经是多民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2016年整村脱贫,但脱贫成色并不高。2020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2万余元。

2021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派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前后两轮帮扶队以现代化乡村治理为抓手,创新探索“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产业融合、数字赋能”模式,为村里建立了一支好队伍、发展了一批好产业、打造了一方好景色,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如今的200余万元。

(4月11日,邵胜强(右一)在马家村与村民聊家常。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建强一支好队伍

4月11日,第一轮帮扶工作队队长邵胜强再次来到马家村,正在村口散步的瞿运栋快步迎上来,拉住邵胜强的手:“今天晚上一定要去我家吃饭,好好感谢一番。”

马家村1588人,却有多个民族,村情复杂,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当时村支两委5人,年龄总体偏大,还有个别支委长期在外做生意,村民一年到头见不到人。

2021年5月,邵胜强作为省政府办公厅派驻马家村第一轮帮扶工作队队长,刚来就被村民问:“带了多少钱来”。

面对一盘“散沙”,邵胜强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决定从建强支部入手,优化支部队伍结构,让大学生村官挑重担,将文化程度高的党员吸收到村支两委中来,大大提升了村支两委的“战斗力”。

2021年7月,村里发展中药材产业,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带头干。4个月时间,千亩荒地被开垦出来,种上中药材。

随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毛坪组创建美丽屋场,工作队队员和村支两委义务出工,清淤泥、运垃圾,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老党员瞿运栋主动带头拆除了自家的三个牛棚。村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开始跟着一起干。

得到了村民的支持,进村公路提质、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文化广场“上新”.......马家村一年一个样。2023年,马家村被评选为湖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4月11日,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村民在对石菖蒲进行拔草施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发展一批好产业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关键。驻村帮扶工作队根据马家村实情,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很多村民养猪,但因交通不便,没有多大收益。”邵胜强介绍说,工作队找到当地腊制品手艺精湛的舒脉英,动员她到村里担任职业经理人,跟村民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以平均高于市场价4元左右的价格收购村民养殖的土猪肉制作腊肉,一举打开了局面。去年,马家村腊肉销售12吨,销售金额达100万元。

“200元一瓶的黄桃酒喝出了白兰地的感觉。”3月底,一群外地客商来村里洽谈,品尝了村里黄桃酒厂生产的酒后,频频点赞。驻村帮扶工作队趁势而为,争取后盾单位省政府办公厅支持,准备将村里生产的腊肉、茶油引进到省政府机关食堂。

马家村的凤娇碣滩茶有限公司成立了10多年,但联农带农作用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后,帮助公司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如今,茶园面积从2021年的300亩扩大到了如今的1000多亩,去年公司销售额超3000万元,带动周边上百农户年户均增收3000余元。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2023年,第二轮驻村帮扶工作队在队长李迎军带领下,接续发力,围绕产业可持续发展,主动对接市场,打造马家村农业加工示范中心,引进黄桃酒和油茶加工企业,持续夯实马家村发展基石。

一批好产业,发挥了大作用。如今的马家村,村民入股有股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劳务务工有薪金。2022年以来,村集体经济连续三年超过200万元。

(4月10日,马家村举行“艺术思政润乡村”汇报演出,吸引众多村民前来观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打造一方好景色

从马家村走出去的瞿官福退休后一直想回村里居住,但以前村里环境卫生差,瞿官福住几天就回城里了。

4月11日,记者见到瞿官福时,他正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与人闲聊。“还回城里吗?”“不大回了,现在村里舒服多了。”瞿官福边说边起身给记者当起了向导:“你看,道路宽敞干净;春天有油菜花,夏天有荷花,美得很。”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两轮驻村帮扶工作队一茬接着一茬干,整治空心房、疏浚河道、打造美丽屋场,先后建成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沿溪修建了游步道、人行桥、临水码头等多个滨水景观。

和美乡村新颜焕发。穿村而过的马家溪曾是村里的山洪灾害隐患点,每年汛期,只要下大雨,暴涨的山洪便将村上游洪山界山头的泥土携卷到马家溪,淹没两岸的农田和村民房屋。

第一轮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实施溪流治理工程消除了千年水患,第二轮驻村帮扶工作队接续发力,在马家溪两岸60余亩田里种上了荷花。每到夏天,美不胜收,成了村里一大景观,游人不少。

责编:于淼

一审:于淼

二审:胡宇芬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