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志 永州日报 2025-04-14 08:19:36
■周凌志
徐霞客是旷古游圣,自由的舞者,他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文学家。他的旅行,在日月交替里寻找意象、灵感,脚下有音乐和星光。父亲徐有勉热爱旅行,为他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富矿。母亲王孺人见识不凡、胸怀博大,是他背后的英雄。他“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为山水爱情柔软的触角,耗尽一生。
他怀着“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二十二岁时正式出游。于崇祯十年(1637)农历三月初七踏入永州,前后两次考察游览永州,历时四十天。
是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五十岁的徐霞客踏入双牌,遇见双牌山水,历时两天一晚。回望中,他刻意进驻双牌的背影,哪怕是与山水一个眼神的触碰,都会擦亮我们的目光,幻成羽翼,释放灵性。无论时间长短,都会让这里的山水散发出袅袅诗情。
这一天,是一片雨雾交织的景象,天空时而放晴时而阴沉,心中的风景呼应着心外的风景,正如他当时病中的心境。他一路阅读流逝的时光以及对山水的记忆,在喜爱里,万物皆为诗境。作为一个喜欢沐风听雨的旅行家,雨能教化人心。他依附于一滴雨的苦旅前行着,从雨身上看到自己历久不衰的命运,抵达身体的幽僻。风雨的欢歌丰富而饱满,以其原始、自然、神秘、热情,获得鲜明的形象。这种坚韧和执着,悄然灌注进他的骨头和血肉,化作了灵魂的滋养与绵远的眺望。
《礼记》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徐霞客早闻澹岩之名,这天从起点出发,乘舟来到离澹岩最近的潇水岸边,他想停船上岸游览,而船夫怕耽误行程,坚决不肯。他决然舍舟上岸游览澹岩,只好与船夫商议船继续航行,他步行二十五里到双牌与船夫会合。他于是上岸抵达了澹岩,随后,他经过了多个地点,过贤水七里的木排铺、再五里的阳江、又七里的陈皮铺、又三里的和尚岭,这些地方是当时的驿站或村落,为他提供了休息和补给的机会,经过一系列的山岭山间小道及水域,到达青龙洞一带。
饱览山川丽景的徐霞客对现今青龙洞景区一带的“出水崖”情有独钟,“人亡而不亡者石,石亡而不亡者人。”大自然在出水崖精雕细琢的石岭,每一道凌厉的棱角,皆是风雨和岁月共铸的艺术品,承载着徐霞客的脆弱,也承载着他对山水的痴情,此时,他的心有所动,眼里有一种柔情。他曾说:“当摇其性情,与山水相合也。”如此贴近心性的风景,浸透双眼。他深情写下“予历选山栖佳胜,此为第一”。
徐霞客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他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出水崖一带的美丽和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先是注意到出水崖的石质和石色,他看到出水崖的岩石形态各异,有的像卧龙,有的像飞凤,有的似出水青莲,分散的似鲜花盛开,这样的风景让人感受到出水崖的奇妙和美丽。观察到石屏上有的地方天生通透的洞窗,有的地方像要飞向天空的形状,给人一种奇幻而壮丽的感觉。出水崖下有一泓清澈的碧潭,这种景象无疑增添了一份宁静和幽深。当他向崖边小庵子里的僧人打听时,得知这地方叫“出水崖”。
万物的相逢自有通幽的曲径。僧人告诉他,此处还有更多的美景等待去发现,于是,徐霞客不甘心,往石崖后寻找,果然发现了更多的胜景。他形容出水崖的内方“城基”有一潭静水,不见其底。汩汩清泉跃过奇石,汪成清澈的深潭,育出世间的畅快与美。它潜伏在岩石间,与周围保持一致的幽雅和宁静,有着一种爽朗的个性。葱茏的小径、空蒙的山色、湿润的绿景,风与奇石的蜜语,渲染出生命的盎然。此时,他内心的爱无法言说,心中的温情隐藏在眸光深处,这种景象有桃源之胜,让他联想到了世外桃源。只好把这里的山水与桃花源相比,才能表达他对这一胜景的喜欢。
在双牌,他还专门提到了泷水县令唐节辞去官职在这条泷中安家,自称“丹霞翁”,元结从道州路过此地,为唐节的宅第刻碑铭。同时提及雷石镇位于泷水的河口,一行人往东南转出山嘴,再度与潇水相遇,往西南行五里,双牌就在前方。这时,在澹岩与他约定在这里会合的船也恰好来到,他们上船,太阳已落西山了。此时风势顺利,舟行浅滩,浪花翻卷响声如雷,唐代设置泷水县的历史真实。
徐霞客这一天最终抵达了雷石镇。立于雷石镇,眼前碧浪荡漾如雷。涛声里有他疲惫不堪足音的回响,浪花裹挟着翻滚的热情席卷而来,画里画外,一切皆在放大。浪花相互追逐,相互照耀,是澄澈的快乐。
行五里后进入泷中,又五里停泊在横江口。他选择在西岸官道的一座小别墅宿营。
阳光有沁人心脾的暖。三月十六日,天空放晴,阳光明媚。阳光擦亮的水浪,是这个春季最美的花朵,太阳把自己的炽热倾泻给人世,徐霞客的心情也随之好转。他从住地出发,继续前行,二十里到达麻潭驿,又行二十里来到吴垒铺(木垒铺),这些地点是重要的交通节点。接着,再行五里,他来到了江村访尧一带。
绿波如潮而来,江流和浪花在倾诉。潇水的美景,他引用旧句“舡梭织峰翠,山轴卷溪绡”来形容。旅途中,潇水与周围的山脉、岩石、植被等自然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从潇水的声响和奔流不息的灵动中,窥探到它的蜿蜒、坚韧和柔和。潇水给他的印象是,山势逼束,石滩悬亘,而北风卷翠激玉,宛转凌波,水波荡漾着醉人的蓝,河岸上,孵化的绿,与河岸鲜红的杜鹃、细柔的草、起伏的鸟鸣,万物的姿态呈现自然的道理。在这样一个澄澈、明净的氛围里,呈现着岁月熟透的美。当他看到潇水岸明艳的杜鹃盛开,鸟儿婉鸣,映碧流丹。这景色如草木一秋的自己,满身的光芒也散发着些许惆怅,是怎样不卑不亢地傲立,又是怎样不声不响地归隐。想想这些,他老是觉得有些“异样”。那幽林中杜鹃之美具备禅意,在时光无尽的轮回里,还有些妩媚,活泼的色彩恰到好处。清风和花香在心间回旋,一切美好再度清晰起来。他宛如在画中行走。双牌山水无疑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和愉悦。
有些遗憾的是,他没有登临潇水岸汀的有庳祠(象王庙)考察,也没有记载。从元和九年(814)薛伯高毁象祠到1624年重修象祠,其中的风风雨雨及“象封有庳”的历史渊源,徐霞客是清楚的。那为什么不登岸去看看呢?我猜想的原因是,徐霞客从三月初八骤然得病,一直反反复复,十二日病又复发,至十五日还是“力疾登涯”上岸游澹岩。有病在身,力不从心。另则,认为古遗被毁,没什么可看之处。头一天船夫就怕耽误时间不愿停船上岸游览,此时也不便再说。
他对有庳祠一带河道的石景有生动具体精彩的描写:“其东北岸有石,方形叠砌,围亘山腰,东下西起,若甃而成者,岂垒之遗者耶?”此景正是访尧古村八景之一的“石岭横屏”。其石岭势如横屏,一排排长长的条石天然自成,似古装的“万卷天书”。和风吹拂,碧波荡漾,岩层倒映于水中,随波起伏,蔚为壮观。
他继续溯流行十里出泷口,此时,风在呼啸,舟在浪中舞蹈,心头盈着一片光,他的心情又变得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五里后到达将军滩,是夜宿于此。天明又行五里到达青口,最后去了宁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间聚。有了徐霞客被岁月浸染赤心倾注丈量双牌山水的情缘,有了游圣在双牌留下风流稳健的脚步,双牌山水因他的亲近多了些文脉渊薮,聚敛了无限生机。他浸润的与生俱来的豁达与和美,安卧于山水间。他放养的灵魂借助山水灵性清澈的照耀后,像很多辽阔的归宿,把日子的情歌唱响。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李礼壹
三审:李寒露
来源:永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