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肿瘤,中医只能打“辅助”?中医专家告诉你不同阶段中医的显著作用

    2025-04-14 14:45:53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4日讯(通讯员 王理槐 记者 王璐)在肿瘤防治领域,西医凭借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杀伤性” 手段,虽能有效缩小瘤体、延长患者生存期,却也常给人体正常组织与生理功能带来不小损伤。与之不同,中医以“整体观”“治未病”为特色,在综合调理机体功能、预防复发转移,助力患者“带瘤生存”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在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21日)来临之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刘华为大家详细解读中医在肿瘤治疗不同阶段发挥的显著作用,打破“中医只能打‘辅助’”的误解,探寻更优抗癌路径。

治疗期:加速恢复、防治各类副作用

术后机体恢复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会伤及气血,身体机能受损,如肺癌术后,易气短咳嗽,纳差乏力。此时中医及时介入,运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类方剂,促进身体快速恢复。

减轻毒副反应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时,会引发一系列严重毒副反应。中医有多种方法可减轻这些反应

防呕吐采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防骨髓抑制采用补肾养血的中药方剂配合艾灸关元、命门、神阙等穴位。

防神经毒性使用温经通络的中药方外敷或熏洗。

缓解热毒损伤放疗时,射线易引发热毒损伤症状。中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养阴的方法进行应对,缓解放疗所导致的热毒症状。

缓解靶向副作用靶向治疗虽然能够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但同时会引发一些副作用,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缓解部分副作用高血压采用平肝潜阳的中药方剂,调节人体血压,缓解靶向药引起的高血压症状;皮疹采用养阴润燥的中药方剂,配合外敷清热解毒药物,减轻皮疹症状,促进皮肤修复。腹泻采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中药方剂,改善肠道功能

防耐药:湖南中医附一基于中医“脾肾互赞”理论开发的院内制剂益气扶正合剂,能有效延缓靶向药耐药情况的出现,助力患者在更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病情状态。

调控免疫反应免疫治疗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时,有时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出现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如免疫性肺炎。中医依据“未病先防”理念,采用温阳健脾、补肺益肾等扶正固本之法,辨证运用“少火生气”协同免疫治疗,预防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降低其严重程度

改善不适症状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常出现潮热、盗汗、心悸等类似更年期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采用补肾滋阴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缓解不适症状。

康复期:中医防变治疗

手术或放化疗后,肿瘤细胞可能仍潜伏在患者体内,伺机复发。此时西医多采取定期观察、监测的策略,而中医防变治疗则至关重要:

扶正补虚通过补脾肾、调气血,改善患者身体内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让肿瘤细胞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预防肿瘤复发。

抗癌祛毒病证结合,合理运用少量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持续清除残余癌细胞。同时,配合使用化痰祛瘀药物,阻断肿瘤转移路径,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带瘤生存期:中医姑息治疗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已广泛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此时治疗主要目标不再是彻底消灭肿瘤,而是实现“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姑息治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扶正固元补气血、调阴阳,增强患者体力和抵抗力,维持身体基本功能;

抗癌解毒根据肿瘤具体特点,选用化痰、祛瘀、清热等中药,控制肿瘤生长,延缓肿瘤进展;

缓解症状针对晚期患者常见的疼痛、咳嗽、水肿、食欲不振等症状,运用中医方法有效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治疗需根据不同阶段灵活调配:早期西医主攻,中医辅助;康复期中医主防,西医监测;晚期中医主调,西医支持。通过中西医优势互补,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