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陈扬淋:左宗棠的传奇人生与智慧——评《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左宗棠的传奇人生与智慧——评《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初捧《功名诀:左宗棠镜像》,便被其深深吸引。该书精心分为上下两卷,结构编排独具匠心。上卷“非常功”如一幅徐徐铺展的宏大历史长卷,依循时间脉络,将左宗棠仕途历程中那些关键且震撼人心的事迹逐一呈现。从其初入幕僚之途,于错综复杂的官场崭露头角起,左宗棠便凭借自身的智慧与谋略,逐步站稳脚跟,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此后,他致力于训练楚军,在军事策略方面深入钻研,精心遴选兵将,成功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卓越的队伍,为后续南征北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收复新疆之举,尤为令人心潮澎湃。彼时,面对广袤无垠的沙漠、恶劣艰苦的环境以及虎视眈眈的外敌,左宗棠毅然决然抬棺出征,这份破釜沉舟的坚定决心令人动容。他成功收复新疆,捍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在推进海防事务上,左宗棠亦展现出卓越的远见卓识,敏锐洞察到海洋防线对于国家安危的重要意义,旋即积极投身于海防建设,为抵御列强从海上的入侵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作者借助细腻入微的笔触与丰富详实的史料,生动鲜活地再现了左宗棠在官场中披荆斩棘、于绝境中开辟通途的传奇历程,使读者仿若穿越时空,亲见其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演绎。下卷“非常名”视角独特新颖,聚焦于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等晚清重要政治人物的交往事迹。在这些交往过程中,既有思想层面的激烈碰撞,亦有利益维度的复杂纠葛,更从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左宗棠的独特性格。以他与曾国藩为例,二人同为晚清中兴名臣,既有携手合作共御危局的时期,也因理念分歧而产生矛盾冲突。在这种复杂微妙的关系中,左宗棠刚正不阿、果敢坚毅的性格特质得以充分彰显。他从不随波逐流,但凡认定的想法便勇敢坚持,在与其他政治人物的交往互动中,始终坚守内心的原则与底线。透过这些故事,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立体的左宗棠跃然纸上。作者王开林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在书中展露无遗。为撰写此书,他在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阅读资料达上千万字,从正史中梳理出基本框架,勾勒出左宗棠人生的大致轮廓;从野史中挖掘生动细节,这些细节犹如璀璨珍珠,为故事增添了鲜活的魅力;从同时代人的文集里探寻线索,借此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人物之间的关联;从友人和熟人的书信、日记、年谱中获取确凿依据,确保书中每一个事件、每一个观点皆有坚实可靠的支撑。在撰写过程中,他严谨筛选,去伪存真,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力求将历史真相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正如他所言,要“立言有根,立论有据,既不凭空臆造,也不随意论断,更不会过度夸大某个方面或片面渲染某个层面”。基于这种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该书具有极高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书中对左宗棠的刻画入木三分,使其形象仿佛从书页中鲜活浮现。他堪称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当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时,能够精准把握局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在收复新疆一事上,众人意见纷纭,他力排众议,坚持出兵,只因深知新疆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战略安全的关键意义。在筹备过程中,从粮草供应到兵力部署,皆考虑得周详完备。他亦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军事家,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亦毫不退缩,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鼓舞着士兵的士气。此外,在官场中,他是一位拥有高尚品德和独特人格魅力的人。他不惧权贵,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直面位高权重者提出谏言,即便可能因此得罪他人亦在所不惜。他尤为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和培养有识之士,身边汇聚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追随者。阅读《功名诀:左宗棠镜像》,深切感受到其并非仅仅是一部记录左宗棠生平事迹的普通传记,更是一部蕴含深刻人生启示、充盈强大精神力量的佳作。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压力沉重、人们普遍焦虑的时代,左宗棠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他科举之路坎坷不顺,却并未因此消沉气馁,而是另辟蹊径,钻研实用学问,投身幕僚生涯,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这种不被传统观念束缚、勇于突破困境的精神,对我们极具激励意义。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理应如他一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探寻新的发展路径。他在官场坚守正义与原则,不向强权屈服的行事风格,亦提醒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务必坚守自身的道德底线,不可轻易妥协。而他为了国家和民族,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应当肩负起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担当。清史专家马大正先生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材料详实、考据细致、文笔生动,全方位展现了左宗棠为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而奋斗的传奇人生”。此评价精准到位,全面概括了该书的诸多优点。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欲深入探究晚清历史及左宗棠个人事迹,还是普通读者期望从书中获取生活前行的勇气与动力,《功名诀:左宗棠镜像》皆为一本值得反复研读、深入品味的上乘之作。它引领我们走进左宗棠的世界,领略这位晚清名臣的风采与智慧,从中汲取无尽的养分。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