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4 17:05:2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4日讯(通讯员:肖雯)“精忠报国,强身健体!”上午九点三刻,铿锵有力的口令声和清脆响亮地口哨声准时在临湘市羊楼司中学操场上响起,900余名学生整齐划一地演练起新学的武术操。这是该校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创新实践——通过延长课间至15分钟、丰富体育活动形式,让"课间十分钟"真正成为学生强健体魄的"活力加油站"。
走进焕然一新的校园活动区,跃动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八组崭新的乒乓球桌旁,银球划出优美弧线;羽毛球场上,崭新的球网见证着少年们腾跃扣杀的矫健身姿;操场角落的沙袋区,三五学生正轮番练习直拳、摆拳,在力量训练中释放压力。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传承非遗的竹竿舞方阵,伴着"开合开合"的竹竿敲击声,学生们灵巧跳跃,将民族传统体育与课间活动巧妙融合。
"我们不仅补充了沙包、皮筋等传统游戏器材,更注重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课间活动。"学校负责人介绍,在临湘市教育局指导下,学校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投入专项经费更新体育设施。初三学生钟旭栋边整理球拍边兴奋地说:"现在课间能痛快打场乒乓球,还能学武术强身健体,感觉上课注意力都更集中了。"
随着课间活动品质的提升,学生们正悄然地发生变化。课间铃声化作跃动的音符,唤醒了校园每个角落的生机。曾经倚在栏杆上发呆的身影,如今化作竹竿舞阵中灵巧穿梭的飞燕;过去静默的走廊转角,现在常能听见皮筋轻弹的节奏伴着童谣回荡。教师们发现,那些课间酣畅打过沙袋、跳过方格的孩子们,课堂上眼神更清亮,举手发言时的手臂也扬得更高。沙包在空中划出的抛物线,连接起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武术操震天的呼喝声里,藏着少年们悄然挺直的脊梁。当汗水浸润的欢笑取代了电子屏幕的冷光,这份蓬勃生长的朝气,正书写着比数据更动人的成长答卷。这些变化背后,是学校党总支"党建+五育融合"工作模式的持续发力,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看得见的行动。
教育不仅要装在书本里,更要写在阳光下。如今,羊楼司中学的课间时光已演变为立体化的育人场景:运动技能培养、团队协作历练、非遗传承在此交织,编织出新时代乡村教育提质增效的生动图景。当上课铃声再度响起,孩子们红扑扑的脸庞上绽放的笑容,正是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责编:兰萍
一审:兰萍
二审:刘宇丽
三审:丁会云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