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万颗“金种子”看活力涌动的湖南青年创业生态

胡雅南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4-14 18:29:19

2025年4月10日,首届“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启动仅一个月,全球高校报名项目已突破一万大关。

这场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携手省科技厅、省人社厅、团省委等20余家省直单位共同承办的高规格赛事,何以成为全球青年创业者的“引力场”?其背后是湖南“产业适配+教育变革+政策赋能”三位一体的创新逻辑。

对接产业需求
与“4×4”现代化体系的精准耦合

传统产业赛道聚焦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为主导的产业领域,优势产业赛道则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为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赛道锚定数字产业、人工智能、生态环保、大健康、生命工程的前沿领域。这一赛道设计绝非偶然,其核心在于与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战略对接。

从报名数据看,传统产业赛道以3600个项目居于榜首,侧面反映了湖南“老树发新芽”的产业转型思路。而未来产业赛道的参赛项目数量以1400个暂居末位,无疑是未来产业领域通常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更为先进的管理水平,参赛难度‌非常大,但在目前的千余参赛项目中定不乏潜藏着量子计算、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种子选手”,恰为湖南未来产业布局升级埋下伏笔。这种“以赛促产”的模式,本质上是将青年创造力导入区域经济动脉,实现“解题湖南”与“服务全国”的双向奔赴。

值得关注的是,长沙理工大学在4月8日下午举办的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校赛中涌现的“冰峰筑路”项目——针对青藏高原冻土研发新型沥青材料,已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多年冻土公路试验段”揭榜挂帅项目首选方案。

重构评价体系
从课堂到产业的“育人革命”

报名数据显示,此次竞赛报名者中在校生占比超99%,毕业生不足1%,学历涵盖专科、本科及硕博层次,这一现象背后,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缩影:创业成果可折算学分、替代毕业论文,打破传统评价体系;学生可申请休学创业并优先保研。评价标准的重构让大学生创业学业两不误,高校教师也能作为“创业合伙人”得到激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赛报名者中专科生近六成,其中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更以2988个项目堪称“最活跃校园”。为了鼓励支持学生参赛,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线上线下全覆盖宣传、组织专班调度会、整合省级科研平台资源,将轨道交通产教联合体的企业导师引入项目孵化形成“全校动员、全程孵化”的参赛生态。

激发广大学子的创新活力绝非一日之功。去年,在2024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中,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有7752个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在学校的引导、支持和鼓励下,学生参赛积极性高涨,也正是在此番气氛烘托之下,此次“金种子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赛热情更是呈现出爆发之势。

政策全程护航
“雪中送炭”的全力托举

不得不说,此次大赛的丰厚奖励也是吸引广大报名者蜂拥而至的原因之一:获奖项目可获最高10万元奖金,金奖项目直接进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尽调流程,最高可获100万元投资,落地湖南的企业还可叠加园区配套资金及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

从中我们也能一窥湖南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堪称“立体化作战”:去年9月9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岳麓峰会上提出要把湖南打造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热土,并亲自谋划推出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系列举措。随后,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为将湖南打造成全国大学生创业热土,构建起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

更值得称道的是“失败豁免”机制:去年年底,湖南设立首批规模5亿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基金对创始团队设有激励让利机制、损失核销机制。对于创业失败的项目,基金将每3年进行一次分级核销损失处理,确属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无需归还基金投资,由基金与创业者共担风险。这无疑解决了青年创业者们最大的后顾之忧,将政策赋能由“锦上添花”转变为“雪中送炭”,极大释放了创业者的试错空间。

当逾万份参赛的项目计划书从全球各地飞向湖南,这已不仅是单纯的竞赛,而是一场青年与城市的双向选择。

正如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所言:“如果把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比喻为‘金种子’,湖南愿意当好哺育‘金种子’的那块土壤。当一万个“金种子”在湖南落地萌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青年大学生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更是一个中部省份向创新版图进发的壮志雄心。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