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湘粤 送别坤叔①丨一位老者离世后的48小时

曾玺凡   科教新报   2025-04-14 23:37:42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玺凡

2025年4月13日凌晨一位来自广东东莞的助学老人张坤(坤叔与世长辞,享年80岁。他虽未生长于三湘大地,却是数千位湖南学子求学路上的点灯人。

官微讣告截图

在其离世后48小时内,散作满天星的受助学子和益友们集体悼念,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配合家属紧急筹备追思事宜,而越来越多的人正从全国各地星夜驱车赴粤,完成与坤叔的最后约定。

13日上午804分,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干事龙群华“家里人”微信群发出简短消息:“坤叔于今早驾鹤西去。”这条通知触达了群内所有受助学子——是坤叔37年助学之路的最终定格。整个上午,"张伯伯""张爷爷"等不同称谓在屏幕间交替浮现,龙安神盯着手机反复刷新,直到确认自己没看错年份——距离坤叔八十岁农历生日还不到两天。

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办公室

坤叔生前办公桌

得知消息后,原本当天计划去新邵县走访的行程取消了,大家都回到办公室。此刻无人高声说话,只有此起彼伏的低声重复:“怎么这么突然?”坤叔的隔间办公桌上,烟灰缸里积着半截烟蒂,喝中药的杯子搁在电脑旁,电脑屏幕没有亮,可明明就在两天前,坤叔还曾到办公室来处理资助数据

13日下午,坤叔的家属联系殡仪馆后,几名工作人员陪同前往。返回时,六七个身影在办公室静坐至晚上8点。龙莹花最后一个锁门离开,负责开关这扇门是她的日常。当,龙安神在微信群发起接龙,组织开车南下的受助者们有序出发。导航显示从湘西到东莞需14小时车程,他们轮着开、换着开,每个人都想快些抵达东莞这个“家”

13日晚7,新邵县一位受助者的信件在“家里人”群里传开:我是在2001年农历9月21出生的,于2013年下半年的某一天与您相见,又于公元2025年4月13号早上披麻戴孝将您归还大地,我不是您亲孙女,您也不是我亲爷爷,但我们的关系却胜似亲祖孙……”信中提及坤叔寄鸡蛋安抚她流产后的伤痛,以后这世上又会少一个牵挂我的人了!

2006年,坤叔与凤凰县学子互动

2012年,坤叔在凤凰县木里乡

与此同时,在广东从事医务工作的吴银霞拨通凤凰老家父母电话:“坤叔对我们家而言是大恩人。”受助2004年的她与坤叔相识在凤凰县米良完小一张助学申请表,第一次见面从坤叔的言语中我知道了小学之后还有初中、高中,甚至还知道了想都不敢想的大学,大山之外有繁华的城市。大学毕业快十年,受助点滴还历历在目

吴银霞上大学打暑期工挣钱,坤叔又帮联系工厂、车接车送到车站、每逢周末或者下班,又是载零食水果来工厂给大家,时间充裕的时候还带们去摘果子看大海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从此您长眠,我常念!

坤叔与助学者们

这两天,省内媒体人周智颖的微信消息一直未间断过这位跟踪报道坤叔助学20年的记者,在工作中偶遇东莞的坤叔,被他和他的助学吸引,自此一直跟随他,参与助学,且不管工作如何变化,一直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他、他的团队和他的孩子们,点点滴滴见证了受助孩子由几百人到9000多人的历程。

我似乎没看到他在床上睡觉,我入睡时他仍在忙,我醒来时,他又已在忙,一万多人的助学队伍,事无巨细,他永远忙不完。现在,他终于可以休息了。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他都是我文字最好的主人,是我灵魂一个永恒的支点。周智颖说。

14日下午3点11分,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官微发布讣告而在消息列表中,请随缘结对认助学生的推文仍在不停滚动,待认助学生的数字减少,就会有一条新的推文发出,直至所有贫困学生都与爱心人士结成善缘

官微消息页

“刚进来的同学能看到群公告吗?里面有些交代的。”直至晚上8点,龙群华还在吊唁群里反复强调追思会注意事项:一切从简、公开透明的风格是坤叔资助原则的延续。自2011年团队注册时,便要求资助人与受助者直接对接至学业完成。数据显示,受助群体中无一人因资助变坏,超千人考入大学。

14日晚9点,天海大厦二楼办公室灯火通明几位工作人员带着子女围坐,讨论坤叔生前制定的规划。记者下楼离开大厦时,刚入职三年的安保员黄师傅望着楼道回忆:“他总衣着朴素,不讲究这些的。我看他这些年就是一心一意做公益事业,为大众着想的

东莞的夜气温23摄氏度,A、湘U牌照的车辆正陆续驶入,车灯划破夜色,如同37年来从未间断的星火。

相关阅读:

情满湘粤 送别坤叔②丨何以为他?

情满湘粤 送别坤叔③丨永远怀念张坤先生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