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皮疹,一夜之间变成“小红人”!这种病近期高发!

    2025-04-15 12:41:09

近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了多名猩红热患儿。多数患儿表现为高烧不退、喉咙发炎、全身皮疹,让家长们担心不已。

什么是猩红热?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治疗?中医药有什么办法?本文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中医称之为“丹痧”“烂喉痧”,是一种由A族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咽喉疼痛、皮疹以及“草莓舌”(舌面充血红肿,出现红色小点点)等。该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

猩红热一般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接触病菌污染过的物品,如玩具、衣物等传播,在人口密集的区域更容易传播。

猩红热一般有2-5天的潜伏期,由于病原菌在患儿的咽部和皮肤黏膜中繁殖,从而发病出现症状。

医生提醒,猩红热的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家长们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初期症状与流感相似

猩红热初期发热、咽痛、头痛等症状和普通咽炎、流感相似,有些家长会自行给孩子吃退烧药或抗生素,反而掩盖了真实病情,耽误了诊断。

皮疹极易误判

猩红热会引起全身皮疹,容易被误判。患儿发热1-2天后,会出现细小密集的红色丘疹,摸起来像砂纸一样。丘疹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到全身,用手一压,红色会褪去,可见数秒钟的白色压痕。

如果猩红热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隔离与诊治,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引发聚集性感染。

感染直接蔓延侵袭临近组织器官,如颌下,可引起颈淋巴腺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支气管炎、肺炎等。

细菌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败血症及迁徙性病灶,如脑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等。

非化脓性并发症发病与变态反应有关,如风湿热,通常发生在感染后3周左右;肾小球肾炎,多发生在感染后2-3周;反应性关节炎,多发生在感染后10天内。

如何诊断猩红热?

可以通过血常规初步判断,猩红热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数会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提示细菌感染的血象。同时,还可以完善A族链球菌核酸、抗原检测及细菌培养,以辅助诊断。

如何治疗猩红热?

一经确诊,可以给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治疗。在进行抗生素治疗时,患儿应根据医生建议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以免产生耐药性。

此外,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或从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并定期清洁家居环境,有助于减少猩红热的传播。

中医药治疗猩红热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猩红热,可以根据患儿的症状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邪侵肺卫):孩子发热、咽痛、皮疹初现,可以用银翘散加减,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中期(毒炽气营):孩子高热不退,皮疹密集,舌红苔黄,可以用凉营清气饮加减,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恢复期(肺胃阴伤):孩子热退疹消,但仍有口干、咳嗽,可以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此外,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药浴:通过中药药浴来辅助治疗,帮助清热解毒、透疹止痒。比如用忍冬藤、薄荷、紫草等中药煮水给孩子泡澡,辅助透疹退热。医生提醒,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方。

耳穴压豆:每次选用3-6穴,主穴选肺、神门、三焦、耳尖,配穴可选择扁桃体、咽喉、结节内、交感。用王不留行籽贴压穴位,每日按压数次,通过刺激耳穴,疏通表里、清热利咽、退疹止痒。

吹喉疗法:针对患儿咽喉问题,可用青黛研末、锡类散吹喉。年龄稍大的孩子可用金银花、甘草煎汤含漱,缓解咽喉肿痛。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 胡燕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