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人文之光照亮生命之路 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打造温情抗癌阵地

唐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5 15:51:2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璐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是长眠在美国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

这段话不仅是医学的真实写照,更贴切地诠释了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日常——他们不以“奇迹”自居,却用细致入微的照护、始终如一的陪伴,为无数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微光。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记者走进这个科室,倾听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温情故事,感受人文关怀与规范治疗并重的医者初心。

人文关怀,是与病魔共处的力量

67岁的王阿姨坐在病床边,面色红润、神情安然。谁能想到,这位和蔼的阿姨,已经和癌症抗争了四年。

她第一次到长沙市第一医院检查是在2021年,那次咳嗽持续特别久,伴随明显的食欲下降。最终确诊为肺部鳞癌,属于恶性程度较低的癌症。但是考虑到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病人的保护,医生还是决定暂时隐瞒病情。

第一次化疗反应非常剧烈,全身浮肿、皮疹不断,甚至药还没输完就被迫中断。但令人意外的是,她的症状却明显缓解。带着“没太当回事”的轻松心态,她回了家,也开始了一场与病魔“和平共处”的日常。

直到3年后,病情再次反复。这次,医生终于将真相告诉了她。

让人动容的是,她非常平静地接受了。“这病不是没得救,我配合治疗,争取活得更久。”她说。

因为对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明显,医生特意为她制定了有效低毒的化疗方案,减轻身体的不良反应。

住院期间,她时常与护理团队“聊天唠嗑”。有什么身体上的小变化,她第一时间就发微信咨询。护士长、医生们也从不厌其烦地一一回应。

“他们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有一次我腰疼,担心是不是骨转移,医生立马解释,说不是同一种情况,安慰我不要自己吓自己。”王阿姨回忆时笑着说。

如今,经过四轮化疗和免疫维持治疗,她的身体状况稳定,心态也更加乐观。

“肿瘤病人跟普通病人不太一样。”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萍说,“他们的恐惧不仅来自疾病本身,更来自对未来的未知。这时候,医生的一个眼神、护士的一句话,都能成为支撑病人走下去的力量。”

不仅要活得久,更要活得有尊严

如何帮助肿瘤患者重返社会、实现自我、活出尊严,一直是该科室持续探索的方向。

刘萍至今还记得3年前那张年轻的面孔——27岁的小刘,刚刚考上公务员,人生刚要启程。

“他是和父母一起来的。原本是去体检准备入职,结果却查出肺部肿瘤。一检查,就是肺腺癌晚期。”刘萍回忆。

全家人从满心欢喜,到瞬间坠入深渊。幸运的是,小刘通过检查发现有基因突变,可以服用靶向药。刘萍告诉他:“这个基因位点是‘钻石突变’,意味着你有可能长期生存,甚至活得跟常人一样。”

果然,服药后病情迅速控制,小刘很快恢复工作和生活。有时还会笑着说:“我都忘了自己是病人。”

虽然不在长沙,小刘每到节假日都会发来微信:“谢谢您一直陪着我。”刘萍每次都会回复:“别客气,我们会一直在。”

还有一个故事,刘萍一直记在心头。

2019年,32岁宾先生刚当上爸爸不久。因为呼吸困难,他来到呼吸内科就诊,通过胸腔镜检查,最后确诊是肺腺癌晚期。

那天病房里很安静,宾先生哀求刘萍:“刘主任,我不指望太多,能不能帮我看到孩子上小学?”刘萍停了一下,声音低下来:“我尽全力。”

幸运的是,他也检测到可用靶向药。六年过去了,现在,他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他本人也早已重返岗位,做着药剂师的相关工作,并且经常会跟刘萍医生讨论肿瘤的食疗、运动、心理治疗等,日子回到了正轨。

“肿瘤治疗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事,”刘萍表示,“我们一直强调,治疗要合理、规范、精细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要合适,更要人性,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你还可以去旅行,可以带孩子,可以回归社会,可以继续生活。”

我们坚持的从不是奇迹,而是人文温度

2022年,时年65岁的彭先生因咳嗽、咳痰8年,在其他医院就诊确诊为:左上肺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右中肺晚期中分化肺鳞癌。为求诊治,患者家属多方打听,最终辗转入住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这位患者转来时,已是肺癌晚期,并患有严重焦虑症,经常夜里整晚睡不着,甚至有放弃治疗的打算。”科室副护士长曾怡兰回忆,当时科室医护团队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与病魔斗争,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经过精心治疗与耐心照护,彭先生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至今,他已经经过了数十个周期的治疗,病情稳定。彭先生及家人充满了感激:“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们并没有创造奇迹。”曾怡兰说,“只是让他知道,还有人在陪他。”在她看来,治疗的起点是信任,落点是尊重。“我们都会把自己私人微信给病人和家属,有任何疑问都会及时回复。”

在一次次与病魔的较量中,这支团队用理性与温情并举的医疗服务,用理解与陪伴铺就患者生命之路。他们相信:医学不仅是治病的技术,更是关照人心的温度。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