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四化协同治“井”:娄底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城市安全守护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5 18:49:14

作者:曾宪文 李敏

窨井盖虽小却关乎城市运行“生命线”。娄底市此前窨井盖管理存在权属交叉、人工排查效率低、整改责任缺刚性约束等痛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市住建局落实推进,构建“责任法治化、监管网格化、处置闭环化、风险社会化”治理体系,提升管理质效。

法治筑基:以制度“明责”破解“权责真空”

针对以往“九龙治水”难题,娄底市构建“法规+细则+专班”三级责任体系立法确权划界。以《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为据,市住建局联合11部门出台《中心城区窨井盖管理实施办法》,首创“三谁原则”(谁管理、谁负责”“谁所有、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责任清单,将城区道路埋设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路灯、交通等各类窨井盖管理责任细化至11家管线单位,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安全管理机制。

流程规范提效配套出台娄底中心城区窨井盖等市政基础设施巡查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安全管理范围、内容、程序17 项管理标准,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高位统筹攻坚制定中心城区窨井盖安全管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专项行动专班,住建牵头,城管、财政、公安、检察等部门协同参加,全面开展窨井盖安全管理专项行动建立“清单化管理 + 周调度机制”,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自202410月开展专项整治以来,累计整改井盖沉降、缺失等问题2530推动21处跨部门“棘手隐患”完成整改 下发24份督办函,约谈6家整改滞后单位,印发专项整治周报17期。

网格赋能:以数字“管网”实现“精准管控”

打破“碎片化”监管,构建“一井一档、分片统管、人机协同”立体网络数字建档溯源完成中心城区窨井盖普查建立一井一档电子台账。对26875个专业井盖统一加装不锈钢“身份证”标牌标注权属单位、用途、联系电话,发现问题群众可实时报修。协议统管破题对权属交叉、多管线共用的综合井盖,实行协议统管+保险共担模式管理。市住建牵头,国网、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照明部门分片包干对中心城区市政主次干道综合窨井盖分5个片区进行管养。各管线单位签订《综合窨井盖移交管养及维护的承诺函》。综合窨井盖全部投保,发生事故,由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处理,各使用单位共担责任。未投保的由牵头单位全额赔偿,倒逼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动态巡查织网将中心城区划分为6大网格,实行一格双员责任制(巡查员+执法员)整合执法力量,配备11支专业巡查队伍,安排巡查人员30名,实行日巡查、周汇总”,构建管线单位自查、职能部门督查的层级管理体系。

闭环管控:以机制 “增效” 杜绝 “整改拖延”

建立“发现—交办—跟办—销号”全流程管控链条,破解“整改慢、反复改”难题分级处置提速度巡查发现隐患后进行现场交办一般隐患(如轻微破损)4小时内设置警示标志、3日内修复;重大隐患(如缺失、深度沉降)立即启动围蔽管控 3日未整改则移交城管执法立案。跟办销号保质量每月汇总巡查交办情况,编发窨井盖安全隐患整改月报》,通报整改率、逾期率和工作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约谈问责,对管线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回头看,实行销号管理。行刑衔接强震慑建立“城管执法+公安打击”联动机制,实行窨井盖案件快查快办通过“以案释法”宣传,井盖盗窃现象明显减少。

多元共治:以社会“合力”筑牢“风险防线”

突破政府单一治理模式,构建“财政托底、保险分担、全民参与”共治生态资金保障强基础市级财政预算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心城区窨井盖安全隐患整改,为专项整治提供有力保障。保险服务拓路径推行“保险+服务”模式,各管线单位统筹资金为综合井盖购买第三方责任险,覆盖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风险。保险公司建立“快赔绿色通道”,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日常巡查,发现隐患即时推送责任单位整改,实现风险共担、服务联动全民参与筑共识制作《维护小井盖守护大民生》沉浸式动画宣传片,在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公园广场等地广泛宣传循环播放量达到20余万次,覆盖群众超5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居民窨井盖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治理氛围。

下一步,娄底市将探索“窨井盖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整合传感器数据、巡查记录、维修档案等信息,推动治理从“人防”向“智防”升级。这场“小井盖”的治理革命,印证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逻辑——以法治明晰权责边界,以科技延伸监管触角,以共治凝聚治理合力,才能让群众脚下的每一步都更安全、更安心。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