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美娟 新湘评论 2025-04-16 11:48: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思政引领力排在“六力”之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内容。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的关键力量,高校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引领力,直接决定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讲好大历史观,着力把道理讲深。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要提高思政课的引领力,首先必须遵循大历史观着力提升其课程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必须善于从大历史观中找方法、拓路径。
大历史观之大,首先在于其时间跨度之长。历史本身的发展是绵延不绝的,只有在时间的“镜头”下拉长去看,才能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洞悉历史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大历史观之大,还在于其视野之广。思政课应该展现世界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考察中国历史的思维,使学生在中外比较中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大历史观之大,更在于对其历史规律的剖析之深。历史复杂多变,演进中偶然与必然并存、现象与本质交织。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理论思维,大历史观可以帮助学生在纵横比较中,认清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演进逻辑,厘清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走在时代前列。
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着力把道理讲透。思政课要着力讲好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思政课要着力讲好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道理讲清楚,使学生对道理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这样才能“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要着力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逻辑力量,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深刻的思想观点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思政课要着力并善于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与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寓理于事、就事论理、析事明理,讲清事实的本质、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事实的发展趋势,将事与理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原理之用、方法之用。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着力把道理讲活。思政课“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教材内容宏大精深、叙述表达抽象、话语高度概括,要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需要借助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把新时代中国故事背后深刻的道理揭示出来,使学生喜欢听道理、乐于接受道理。一要着力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帮助学生坚定民族自信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要着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用好党的历史这一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教育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三要着力讲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推动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深远意义,厚植爱国情怀。四要着力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实践伟力、光明前景,促进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五要着力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彰显我们党一以贯之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引导学生传承改革开放精神,激发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信念信心。六要着力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和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