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毅 新湘评论 2025-04-16 11:49: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注入活力与提供技术支撑,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搭建应用舞台与提供需求导向。202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指明了方向。
强化政策支撑精准引导走向
健全创新政策法规体系。政府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政策法规体系。税收政策方面,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要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中。设立专项创新补贴资金,针对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给予丰厚的资金奖励,以此激发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台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银行、投资机构等金融主体为创新型企业量身定制低息贷款、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资金层面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持续且稳定地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基础研究在财政科技投入中的占比,确保基础研究资金稳步增长,为科技创新筑牢根基。设立前沿技术研究专项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前沿领域,全力支持科研团队开展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对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资源,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提高技术研发效率,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促进产业与创新政策协同。产业政策应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动态调整。产业规划中,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对于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在核心领域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对传统制造业,鼓励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建立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协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政策效果并及时调整,确保协同效应最大化,促进二者深度融合。
聚焦“引育留用”厚植人才沃土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高校与科研机构应切合产业创新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随着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兴起,及时增设相关课程,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开设基础理论课程传授创新思维与创业方法,设置实践课程并搭建校内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将创意转化为项目。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毕业后迅速适应产业创新岗位。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政府与企业携手制定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与丰厚住房补贴,提供优质学校入学名额,解除人才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为引进人才配备先进科研设备,给予充足科研经费,打造一流科研条件。建设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提供项目申报、工商注册、税务政策解读等一站式服务,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投身国内创新事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以创新能力、成果质量与实际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破性成果,或在产业创新中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的人才,给予职称晋升、荣誉称号等奖励,提升其社会地位与职业成就感。科研项目管理中,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支配权与项目决策权,通过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等手段,让科研人员分享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产学研”加速协同创新
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构建综合性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资源,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与创新难题,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针对特定产业关键技术问题,促成各方合作项目落地。鼓励各方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造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配备专业人才团队负责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建立合理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大幅提高科研人员收益比例,调动其积极性。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和产业趋势,通过技术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产业实践,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转变。强化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完善基地内科研基础设施,配备先进实验设备、中试生产线等硬件,配套建设生活设施。鼓励企业在基地内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开展深层次合作,通过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区域产学研合作水平提升,形成产业创新集群。
优化创新生态全力厚植根基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格局。积极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方式,鼓励投资机构关注创新型企业早期发展。强化科技信贷支持,引导银行开发适合创新企业的信贷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向创新企业贷款的风险给予补偿,提高银行积极性。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辅导,支持其在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挂牌。健全中介服务机制。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科技咨询机构,为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战略咨询、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服务,明确创新方向。加强技术评估机构建设,制定科学评估标准和流程,准确评估科技成果价值与市场潜力。规范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创新主体权益。完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搭建线上线下交易渠道,促进成果高效流通。加强中介服务人员专业培训,打造高素质服务队伍。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多种渠道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利用媒体宣传科技创新成果与创新人物事迹,弘扬创新精神。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节等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展示与交流平台。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在企业内部培育创新文化,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文化风尚。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