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4-16 17:35:56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伍思斯)4月14日下午,长沙市明德金鹰学校以“新技术劳动赋能跨学科实践”为核心目标,在开福区教育局“田间课堂”项目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番茄探秘官”活动。师生、家长、基地专家共40余人携手走进田间,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体验,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活动将数学测量、科学分析、数字艺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智慧劳动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家校社协同发力,共筑劳动育人新场景
活动汇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基地专家金树国现场示范番茄移栽技术,家长化身“田间助手”全程参与。从挥锄松土到幼苗定植,从数据记录到成果展示,三方协作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更让“协同育人”理念在田间落地生根。三年级五班学生家长张先生感慨:“和孩子一起测量、种植,我才发现劳动教育能如此生动地链接知识与生活。”
多学科融合实践,解锁田间智慧新课堂
田间课堂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构建“劳动+”学习模式。“番茄小侦探”运用数学知识,以手机测距仪精准测算种植面积与植株间距;科学教师带领“土壤检测员”分析氮磷钾含量,制作科学养护指南;“移栽小能手”则通过实践掌握农事技巧。跨学科任务驱动下,劳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知识运用的综合考场。“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植株间距,真的能帮番茄长得更好。”五年级七班肖雅桐同学兴奋地说道。
新技术赋能劳动,打造农业智创新名片
小插画师班的“智慧身份证”成为活动亮点。学生提前为当天种植的四个番茄品种设计植物身份证,现场通过平板绘制幼苗生长图并实时打印粘贴;科学组则将植株高度、土壤数据转化为“专属养护攻略”。传统农具与智能设备并肩“作战”,让劳动充满科技感。插画师班张子墨同学展示作品时自豪地说:“我给番茄画的‘童年照’和科学数据结合,就像给它办了张智能户口本!”
未来,这一“身份证”还将持续升级——待番茄开花、初结果、成熟时,孩子们将重新测量数据并更新卡片,对比四个品种的生长差异。“我想记录番茄从幼苗到果实的每一步变化,看看不同品种谁更‘优秀’!”五年级八班易晓梦同学满怀期待。
三小时的田间课堂,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番茄种植技能,更在跨学科实践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德金鹰学校副校长吕丰勇表示:“劳动教育是‘做中学’的最佳载体,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家校社合作,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沃土。”
责编:唐瑾
一审:唐瑾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