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并非罕见,早诊早治治愈率超80%

高煜棋     2025-04-17 13:04:54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7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刘少红 张莉)7岁的鹏鹏(化名)2岁时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为肝母细胞瘤。因为发现早,接受了手术和化疗,预后良好目前生活和学习都恢复正常。

4月17日,湖南省儿童医院专家提醒,儿童肿瘤并非罕见,早诊早治治愈率超80%。

儿童恶性肿瘤这些居“前三”

根据湖南省儿童实体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2024年的收治数据,中心去年共收治恶性肿瘤60人,良性肿瘤330人,其中恶性肿瘤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

另据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公布,2020至2024年,我国新增儿童肿瘤患者预计超过15万,其中实体肿瘤占比约60%,高于白血病。医生提醒,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不同,其进展速度极快,有的肿瘤从一期发展到四期,最快只要三四个月,因而早期发现非常重要,需引起家长高度关注。

儿童肿瘤有三个高发年龄段

鹏鹏来自江西,年仅2岁时,因腹痛3天,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入院检查疑似肝母细胞瘤。普外二科团队为鹏鹏进行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该病,术后按计划进行了8次化疗,治疗后预后良好,鹏鹏的生活和学习都恢复正常。

“各年龄段儿童包括新生儿都有可能患癌,发病部位也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副主任黎明介绍,儿童肿瘤高发年龄段有规律可循,通常来说,1至3岁是各种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的发病高峰期;5至8岁是儿童脑肿瘤,如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等发病的高峰期;12至14岁则是骨肉瘤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发病的高峰期。

相比成人肿瘤100—300例/10万的发病率而言,尽管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只有10—15例/10万,但与成人肿瘤不同,儿童肿瘤进展速度极快。

黎明提醒,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并非易事,多种因素延误了部分患儿的诊治。他认为主要源于三方面:传统观念认为中老年人才会患癌,因此很多家长以为儿童恶性肿瘤罕见,即便出现了疼痛、肿物等异常症状也很少往这上面想;儿童年幼,大多患病时无法准确表达感受,造成肿瘤发现困难;目前的技术对于儿童肿瘤的早期发现较为困难,相关筛查手段有限。三者相加,儿童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空窗期”就被耽误了。

“如果能够早诊早治,很多儿童肿瘤治愈率可高于80%。”黎明说,手术结合放化疗,疗效普遍很好。这是由于儿童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胚源性组织,对化疗、放疗等敏感性优于成人。其次,因为儿童心理单纯,治疗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此外,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恢复更快。

儿童肿瘤多为先天性,10种“信号”应警惕

儿童肿瘤的致病因素多为先天性,一些突变的基因由父母遗传给下一代,成为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源。有研究表明,父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重金属或辐射等可能导致下一代发生肿瘤,这与上述有害因素造成父母基因损伤,从而导致胚胎出现基因突变异常有关。此外,后天综合性因素也占有一定比例,例如婴幼儿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环境,像家庭装修甲醛释放超标、长期大量二手烟吸入、长期进食霉变或激素类食物、长期接触辐射等。

因此,孕妇在怀孕时应尽量少生病,不乱用抗生素,避免接触电磁辐射、放射线及富含苯、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环境。儿童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不过多食用激素类食品,远离吸烟环境和污染环境,坚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儿童肿瘤的预防更多要家长注意,儿童恶性肿瘤典型的症状主要有发热、消瘦、食欲明显下降,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出血倾向、局部包块、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但是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以下十种“信号”应警惕:

1.不明原因的肿块:小儿肿瘤绝大多数都以肿块为突出表现,如胸、腹、颈、鼻咽、眼球、皮肤等处的肿块,且逐渐增大者。

2.眼睛变化:眼外突,视力减退,瞳孔扩大等。瞳孔由黑色变为白色、灰白色、绿色或红色,即所谓“猫眼征”,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现。

3.不明原因的疼痛:如关节酸痛、腹痛等。

4.神经系统症状:无故呕吐,言语不清,步态不稳,头痛,面神经麻痹等。

5.发热:特别是原因不明,持续2周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6.面色苍白:如面无血色,唇及结膜苍白应警惕。

7.紫斑:贫血及有易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无故出现瘀斑或出血点,如牙龈、口腔出血,或皮肤有出血点。

8.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或颌下、颈下、腋下、腹股沟有淋巴结肿大且无压痛感。

9.无症状性血尿,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及下腹包块。

10.不思饮食,身体日渐消瘦。

责编:李琪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