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菊 刘洋 2025-04-17 21:06:4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7日讯(通讯员 林庚菊 刘洋)4月16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的湖南省廊桥文物保护培训班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开班,为期三天。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全省文博系统及省内各高校的文保工作者共计100余人参加培训。
廊桥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象征,其保护工作对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需以科学化、专业化手段提升廊桥保护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培训内容涵盖廊桥的建筑技艺、文化价值、普查方法、数字化保护及湖南风雨桥建筑的地域特征等诸多方面。培训班还组织学员赴通道坪坦风雨桥、芋头侗寨古建筑群等地实地考察,通过专家现场教学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导向,统筹加强当地廊桥保护、研究、管理和展示利用,保护乡土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探索文化遗产传承新路径,助力文化根脉永续留存。
通道历史久远,拥有丰厚的文物资源。全县共有廊桥116座,其中13座廊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通道持续推进廊桥文物保护传承创新实践,打造以廊桥为核心的民俗非遗品牌,以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通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契机,推动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及相关习俗传承。县城双江河上五座风雨桥就是通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生动展示,“一江五桥”除了具备基础的交通功能外,还作为居民聚集和祭祀的场所,成为双江河畔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通道注重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的培养,目前全县有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0人,民间工匠300余人,已形成良好的传承梯队。与此同时,通道还探索廊桥文物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普修桥为场景,精心打造的原生态大型侗族山水实景演出《戊梁恋歌》已成为廊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责编:黄欣然
一审:黄欣然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我要问